时间: 2025-05-02 02:5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2:57:37
欠薪 的字面意思是指雇主未能按时支付给员工应得的工资。基本含义涉及劳动报酬的拖欠,这是一种违反劳动法的行为,通常会引起员工的不满和法律纠纷。
在不同的语境中,“欠薪”可能会有不同的强调点:
“欠薪”一词源于汉语,由“欠”和“薪”两个字组成。在古代,“薪”指的是柴火,后来引申为工资。随着社会的发展,“欠薪”逐渐成为描述劳动报酬拖欠的专用词汇。
在,欠薪问题尤其受到关注,因为它关系到劳动者的基本生活保障和社会稳定。政府和社会组织经常发起,以确保工人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提到“欠薪”,人们可能会感到愤怒和无助,因为它触及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这种情感反应可能会激发对社会正义的追求和对法律的支持。
在个人经历中,欠薪可能是一个痛苦的经历,尤其是对于那些依赖工资生活的家庭。这种经历可能会加深对劳动法的理解和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将“欠薪”作为一个象征,代表社会的不公和个人的挣扎:
月光下,欠薪的影子拉长,
在无言的街头,诉说着无声的抗议。
视觉上,欠薪可能让人联想到空荡荡的工资袋或失望的面孔。听觉上,可能是工人们讨论欠薪问题的低沉声音。
在不同文化中,欠薪都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其处理方式和重视程度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国家,欠薪可能被视为严重的犯罪行为,而在其他国家,可能更多地依赖于劳动仲裁。
通过对“欠薪”这一词汇的深入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社会、法律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它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社会正义和劳动者权益的象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一词汇对于传达准确的信息和情感至关重要。
1. 【欠】 ——如:“打哈欠”(dǎ hāqian)。
2.
【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薪,荛也。 、 《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收秩薪柴。 、 《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薪蒸材木。 、 《诗·小雅·无羊》-以薪以蒸。 、 《管子·轻重甲》-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 、 《礼记·曲礼》-某有负薪之忧。 、 《孟子》-毁伤其薪木。 、 《聊斋志异·狼三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组词】
薪火、 薪桂、 薪柴、 薪樵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宋·苏洵《六国论》-抱薪救火。
【组词】
薪采、 薪桂、 薪蒸、 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