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0:19: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0:19:22
“[夭寿]”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短命或早死。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寿命不长,或者用来比喻事物的存在时间短暂。
在文学作品中,“夭寿”可能用来表达对生命短暂的感慨或哀伤。在口语中,它可能带有一定的讽刺或戏谑意味,尤其是在谈论不希望其长寿的人或事物时。在专业领域,如医学或生物学,它可能用来描述生物的早逝现象。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语境的不同。例如,“夭折”通常指婴儿或儿童的早逝,而“夭寿”则可以泛指任何年龄段的早逝。
“夭寿”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在古代文献中,它常用来描述不幸的早逝。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基本含义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长寿被视为一种福气,而“夭寿”则与之相反,常带有不幸和悲哀的意味。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的使用可能更加灵活,有时甚至带有幽默或讽刺的成分。
“夭寿”这个词通常带有一种悲伤或遗憾的情感。它让人联想到生命的脆弱和无常,以及对逝去生命的哀悼。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夭寿”这个词,除非在特定的语境下,如谈论历史人物的早逝或文学作品中的相关描述。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春花夭寿几时休,
秋月长明照古今。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早春花朵凋零的画面,以此来象征“夭寿”的意象。在音乐方面,可以选择一首旋律悲伤的曲子,如《梁祝》,来增强“夭寿”的情感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short-lived”或“premature death”,它们在语义上与“夭寿”相近,但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可能有所不同。
“夭寿”这个词在汉语中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它不仅描述了生命的短暂,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并恰当使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并深化对文化背景的理解。
1.
【夭】
(象形。小篆字形,象头部屈曲的样子。本义:屈,摧折)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从大而屈其首,指事,申者,腰之直,夭者头之曲。-夭,屈也。 、 《论语》-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 《管子·禁藏》-毋伐木,毋夭英,毋附竿。
【组词】
夭英
短命,早死。未成年而死。
【引证】
《释名》-少壮而死曰夭。 、 《礼记·王制》-不殀夭。 、 《孟子·尽心上》-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 、 《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 清·龚自珍《病梅馆记》-夭其稚枝。 、
【组词】
夭札、 夭死、 夭厉
2.
【寿】
(形声。从老省,畴声(依《说文》),从老省,即上面象“老”的上半部。本义:长寿)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寿,久也。 、 《韩非子·显学》-寿命也。 、 《世说新语·贤媛》-观其形骨,必不寿,不可与婚。 、 《老子》-死而不忘者寿。 、 《书·召诰》-则无遗寿耈。 、 《诗·小雅·天保》-如南山之寿。 、 《庄子·天道》。注:“寿者,期之远耳。”-长于上古,而不为寿。 、 《吕氏春秋·察今》-病变而药不变,向之寿民,今为殇子矣。 、 曹操《步出夏门行》-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 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革命之役并寿。
【组词】
寿翁、 寿人、 寿岂、 寿域、 寿发、 寿夭有定
年寿,寿限。
【引证】
《文选诗》注引《养生经》-上寿百二十,中寿百年,下寿八十。 、 《楚辞·涉江》-登昆仑兮食玉英,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争光。 、 《吕氏春秋·尊师》。注:“年也。”-以终其寿。 、 关汉卿《窦娥冤》-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