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48:2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48:25
“俨若”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俨”和“若”。其中,“俨”字有庄重、严肃的意思,而“若”字则常用来表示“如同”或“好像”。结合起来,“俨若”的意思是指某人或某物表现得非常庄重、严肃,仿佛是某种特定的状态或形象。
在文学作品中,“俨若”常用来形容人物的举止或事物的状态,赋予其一种庄严或正式的感觉。例如,在描述古代宫廷或仪式时,可能会用到这个词来强调其庄重性。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那么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较强的对话中仍可见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或考古学中,描述古代遗迹或文物时也可能使用“俨若”来传达其历史感和庄严感。
“俨”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原意为“正”,后来引申为庄重、严肃。“若”字则有“如同”、“好像”的意思,古文中常用。两者结合形成的“俨若”在古代文献中已有使用,如《左传》等历史文献中可见其身影。
在**传统文化中,庄重和严肃被视为重要的美德,尤其是在官方场合和正式仪式中。因此,“俨若”这个词在描述这些场合时尤为贴切,反映了中华文化对礼仪和形式的重视。
“俨若”这个词给人一种庄重、正式的感觉,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的宫廷、仪式或正式的场合。这种联想可能会激发人们对历史和传统的尊重和敬畏。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描述一位老师的课堂风格时使用过“俨若”,来形容他严肃而庄重的教学态度,让学生们对他充满敬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月光下的古塔,俨若一位沉思的智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土地。”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座古老的建筑,如故宫,在夕阳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庄重和肃穆。结合音乐,可以想象一段古典音乐,如巴赫的作品,给人以庄重和严肃的感觉。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resembling”或“appearing as”,但这些词汇缺乏“俨若”所特有的庄重和严肃的意味。
“俨若”这个词在汉语中具有独特的韵味,它不仅传达了庄重和严肃的意味,还蕴含了历史和文化的深度。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俨若”可以增强语言的正式感和文学性,使表达更加丰富和精确。
1.
【俨】
(形声。从人,严声。本义:恭敬;庄重)。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诂》-俨,敬也。 、 《礼记·曲礼》。注:“矜庄貌。”-俨若思。 、 《论语》-望之俨然。 、 《离骚》。注:“敬也。”-汤禹俨而求合兮。 、 《思元赋》-仆夫俨其正策兮。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俨乎其若思。
【组词】
俨束、 俨重、 俨雅、 俨格、 俨俨
2.
【若】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一个女人跪着,上面中间象头发,两边两只手在梳发,表示“顺从”。本义:顺从)。
同本义。
【引证】
《尔雅·释名》-若,顺也。 、 《诗·鲁颂·阙宫》-万民是若。 、 《诗·大雅·烝民》-天子是若。 、 《易·观》-有孚禺若。 、 《书·尧典》-钦若昊天。 、 《左传·宣公三年》-不逢不若。
【组词】
若时、 若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