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4: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4:48
词汇“定识”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习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含义和用法出发。
“定识”可以理解为“确定的认识”或“明确的认知”。它强调的是对某个事物或概念的清晰、确定的了解或认识。
在文学作品中,“定识”可能用来描述人物对某个复杂问题的深刻理解。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哲学、心理学或认知科学中,它可能用来讨论认知的确切性和稳定性。
由于“定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可能不太明确。它可能是由“定”(确定)和“识”(认识)两个字组合而成,强调认知的确定性。
在强调知识和认知重要性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中,“定识”可能被用来强调知识的确定性和可靠性。
“定识”给人一种稳定和可靠的感觉,它可能让人联想到深思熟虑和经过验证的认知。
在个人经历中,如果遇到需要明确认知的情况,如学术研究或专业决策,使用“定识”这个词可以强调认知的确定性和重要性。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定识”来表达对某个主题的深刻理解:
在时间的河流中,
我找到了对爱的定识,
它如星辰般永恒,
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定识”可能让人联想到清晰的地图或精确的图表,以及坚定而清晰的声音。
由于“定识”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可能不太明确。在英语中,可能对应的是“definite knowledge”或“clear understanding”。
“定识”这个词强调了认知的确定性和清晰性,它在强调知识和认知重要性的语境中可能被使用。虽然不是一个常用词汇,但它可以用来强调认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精确地表达复杂的思想和认知。
1.
【定】
(会意。从宀(mián),从正。“正”亦兼表字音。本义:安定;安稳)。
同本义,与“乱”或“动”相对。
【引证】
《说文》-定,安也。 、 《诗·大雅·桑柔》-靡所定处。 、 《诗·小雅·采薇》-岂敢定居,一月三捷。 、 《礼记·曲礼》-昏定而晨省。 、 《礼记·月令》-以待阴阳之所定。 、 《史记·留侯世家》-天下属安定,何故反乎?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痛定思痛,痛何如哉! 、 《资治通鉴》-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组词】
定迭、 定害、 定帖、 定昏
2.
【识】
旗帜 同: 帜
【引证】
《汉书·王莽传下》-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引证】
《岭外代答》-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