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8:53
拍手:字面意思是指用手掌相互击打,发出声响的动作。基本含义通常表示赞赏、鼓励或庆祝。
拍手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于人类最基本的身体动作之一。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拍手的含义逐渐丰富,从简单的物理动作演变为包含情感和社交意义的符号。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中,拍手的意义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某些文化中,拍手可能用于驱赶邪恶的灵魂,而在现代社会,拍手主要用于表达正面情感。
拍手通常带给人积极、愉悦的情感反应,联想至庆祝、成功和团结。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正面情绪,增强社交互动的积极性。
在生活中的各种场合,如观看体育比赛、参加会议或家庭聚会时,拍手都是表达支持和喜悦的常见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将拍手比喻为心灵的共鸣:“你的话语如春风,吹拂我心田,我忍不住拍手,为这心灵的和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围坐在一起,面带微笑,拍手庆祝;结合音乐,可以联想到节奏明快的鼓点,象征着拍手的节奏。
在不同语言和文化中,拍手的动作和意义基本相似,但在某些文化中,拍手的频率和时机可能有所不同。
拍手作为一个简单而普遍的动作,承载了丰富的情感和社交意义。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拍手这一词汇,有助于更好地沟通和表达情感。
1.
【拍】
(形声。从手,白声。本义:拍击)。
同本义。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手拍鞍马。
【组词】
拍浮、 拍肩、 拍惜、 拍张、 拍球;拍台拍凳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