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9 05:0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9 05:05:24
“九州四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指的是的九个大区域和四方的海洋。在古代,九州是对地域的一种划分,而四海则泛指的周边海域。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范围极广,涵盖了整个**及其周边地区。
“九州”源自古代对地域的划分,如《尚书·禹贡》中提到的九州。“四海”则源自古代人对周边海洋的泛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两个词汇结合形成了“九州四海”这个成语,用以形容极广的范围。
在文化中,“九州四海”常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理想相联系。它体现了人对广阔天地的向往和对国家统一的追求。
这个词汇给我带来的是一种宏大、包容的情感反应。它让我联想到**悠久的历史和广阔的地理空间,以及人们对于和谐共处的向往。
在我的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关于地理和历史的讲座中听到“九州四海”这个词汇,它帮助我更好地理解了文化的深厚底蕴和地理的广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九州四海风烟起,千古江山一梦回。”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展示**地图和周边海洋的画面,音乐上可以联想到宏伟的交响乐,如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英语中的“all corners of the earth”或“the four corners of the world”也有类似的广泛范围的含义。
“九州四海”这个成语不仅是*地理和历史的缩影,也是文化理想和情感表达的载体。它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具有重要意义,帮助我们理解和传达更广阔的视野和更深远的情感。
然纯德至行,~所共矜式,朝廷大议。
1.
【九】
(指事。本义:数词。比八大一的基数)。
同本义。
【引证】
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古人造字以纪数,起于一,极于九,皆指事也。二三四为积画,余皆变化其体。 、 《易·文言》传-乾玄用九,乃见天则。 、 《楚辞·九辨》序-九者,阳之数,道之纲纪也。 、 《管子·五行》-天道以九制。
【组词】
九伯、 小九九、 九九、 九地
2.
【州】
(会意。甲骨文字形,两边的曲折线象河流,中间象水中的陆地。“州”是“洲”的本字。小篆字形象两个“川”字相重合。本义:水中的陆地)。
同本义 同: 洲
【引证】
《说文》-水中可居曰州。
3.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4.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