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1:2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1:25:38
词汇“寖失”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各个方面对“寖失”进行分析:
“寖失”的字面意思是逐渐失去或逐渐减少。其中,“寖”是古汉语中的一个词,意为逐渐、渐渐,而“失”则是失去、丢失的意思。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寖失”常用来描述某种状态或情感的逐渐消退。例如,在描述一个王朝的衰落时,可能会用到“寖失”来表达其权力和影响力的逐渐减弱。
“寖”字在古代汉语中是一个常用词,但随着语言的发展,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而“失”字则一直是一个常用词汇,表示失去。
在古代社会,“寖失”常用于描述王朝的衰落、文化的消逝等,反映了人们对时间流逝和事物变化的深刻认识。
“寖失”给人一种淡淡的哀愁感,让人联想到美好事物的逐渐消逝,引发人们对时间无情和珍惜当下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不会直接使用“寖失”,但可以将其概念应用于描述某种逐渐变化的状态,如个人技能的退步、感情的淡化等。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寖失”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美好事物的消逝,如:
春风寖失了往日的温柔,
夏雨寖失了昔时的热烈,
岁月在指尖寖失,
留下一地斑驳的回忆。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季节更迭的画面,春天花朵的盛开逐渐变为秋天的凋零,以此来体现“寖失”的视觉联想。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旋律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的音乐。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寖失”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方式可以通过组合词汇来实现,如英语中的“gradually fade away”或“slowly lose”。
“寖失”是一个富有诗意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事物的逐渐变化,还蕴含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可以丰富我们的表达方式,增强语言的细腻度和深度。
1. 【寖】 睡眠。
2.
【失】
(形声。从手,乙声。表示从手中丢失。小篆字形。本义:失掉;丢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在手而逸去为失。”-失,纵也。 、 《易·晋》-失得勿恤。 、 《礼记·礼运》。注:“犹去也。”-故人情不失。 、 《礼记·表记》。注:“失其容止之节也。”-君子不失足于人。 、 《周礼·师氏》。注:“失,失礼者也。”-掌国中失之事。 、 魏泰《东轩笔录》-塞翁失马,今未足悲。 、 《孟子·公孙丑下》-失道者寡助。 、 《资治通鉴》-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 《孟子·告子上》-此之谓失其本心。
【组词】
失状、 失脱、 失国、 失鉴、 失瞻、 失翁马、 失民、 失本、 失正、 失名、 失合、 失偶、 失鹿、 失道、 失众、 失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