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3:38:2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3:38:26
夏季:指一年中的一个季节,通常在春末至秋初之间,具体时间因地理位置而异。在**,夏季一般指从立夏(大约5月5日)到立秋(大约8月7日)的这段时间。夏季的特点是气温较高,日照时间较长,天气炎热,常有雷阵雨。
“夏季”一词源于古汉语,与“夏”字相关,夏字在古代有“大”的意思,夏季即指一年中最大的季节,即最热的季节。随着时间的推移,夏季的定义逐渐固定为一年中的一个特定时间段。
在*文化中,夏季与许多传统节日和俗相关,如端午节、吃西瓜、喝绿豆汤等。夏季也是许多农作物收获的季节,因此在农业社会中具有重要意义。
夏季常带给人温暖、活力和快乐的情感反应。联想上,夏季可能让人想到海滩、游泳、冰淇淋、暑假等轻松愉快的场景。
个人经历中,夏季常常是家庭出游和户外活动的季节,比如去海边游泳、野餐等,这些活动都与夏季紧密相关。
在诗歌中,夏季可以这样描述:“炎炎夏日,阳光如金,绿叶在风中轻舞,蝉鸣奏响夏日的乐章。”
夏季的视觉联想可能是蓝天、白云、绿树和金黄的沙滩。听觉联想可能是海浪的声音、蝉的鸣叫和孩子们的欢笑声。
在不同文化中,夏季的象征意义和活动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北欧国家,夏季可能与短暂的日照和户外音乐节相关;而在热带国家,夏季可能与雨季和丰富的水果相关。
夏季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代表了自然界的一个季节,也承载了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夏季这一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描述和体验这个充满活力的季节。
1.
【夏】
(会意。据小篆字形,从页,从臼,从攵。页(xié),人头。臼(jù),两手,攵(suī),两足。合起来象人形。本义:古代汉民族自称)。
同本义。也称华夏、诸夏。
【引证】
《说文》。朱骏声曰:“就全地言之,中国在西北一小隅。故陈公子少西字夏,郑公孙夏字西。”-夏,中国之人也。
2.
【季】
(会意。从子,从稚省。“稚”亦兼表读音。本义:即排行最后的)。
同本义(与“老”相对)。
【引证】
《说文》-季,少称。 、 《仪礼·士冠礼》。注:“伯、仲、叔、季,长幼之称。”-曰伯某甫仲叔季,唯其所当。 、 、 《白虎通》-季者,幼也。 、 《诗·召南·采蘋》-有齐季女。 、 《明史·太祖本纪》-生四子,太祖其季也。
【组词】
季女、 季父、 季指、 季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