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46: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46:42
词汇“[勍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源自古代汉语。下面我将从几个角度对“勍寇”进行分析:
“勍寇”由两个汉字组成:
因此,“勍寇”字面意思是指强大的敌人或入侵者。
在古代文献中,“勍寇”常用来形容敌军强大,难以对付。例如,在军事策略或历史记载中,可能会用“勍寇”来形容敌方的强大军队。
“勍”字在古代汉语中表示强、有力,而“寇”字自古以来就有敌人的含义。这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勍寇”这个词汇,用来特指强大的敌人。
在古代**,战争频繁,因此对于敌人的描述往往带有强烈的军事色彩。“勍寇”这个词汇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战争和敌人的认知。
提到“勍寇”,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英勇。这个词汇带有一定的历史沉重感和军事色彩。
由于“勍寇”是一个较为古雅的词汇,现代生活中很少使用。但在学*古代文学或历史时,可能会遇到这个词汇。
在创作古代背景的小说或诗歌时,可以使用“勍寇”来增加作品的历史感和氛围。
结合古代战争的画面或古战场遗址的照片,可以更好地理解“勍寇”的含义。听觉上,可以联想古代战鼓和号角的声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勍寇”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强大的敌人”在各种语言中都有。
“勍寇”是一个具有特定历史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它不仅描述了敌人的强大,也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军事观念。在学*古代汉语和历史文化时,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古代社会和文学作品。
1.
【勍】
(形声。从力,京声。本义:强有力) 同本义
【组词】
勍寇、 勍盗、 勍敌
2.
【寇】
(会意。从宀(mián),表示与室家房屋有关,从元(人),从攴(pū),表示持械击打。意思是手持器械的人,侵犯到房子里来打人。本义:入侵;侵犯)。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寇,暴也。与败贼 同义(朋侵)。 、 《书·舜典》。传:“群行攻劫曰寇。”郑注:“强取为寇。”-寇贼奸宄。 、 《左传·文公七年》-凡兵作于内为乱,于外为寇。 、 《吕氏春秋·贵公》-大兵不寇。 、 《盐铁论·本议》-匈奴背叛不臣,数为寇暴于边鄙。 、 《资治通鉴》-吐蕃发十万兵寇西川。
【组词】
寇戎、 寇虐(侵掠残害之行)寇钞(攻劫掠夺、 寇剽、 寇钞、 寇攘、 寇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