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31:4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31:46
词汇“强自取折”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似乎是一个较为古雅或文言文的表达。为了深入学*和分析这个词汇,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强自取折”字面意思是指强行去做某事,结果反而导致失败或受损。这里的“强”表示强行、勉强,“自”表示自己,“取”表示采取行动,“折”表示挫折、失败。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古雅,它可能出现在古典文学作品中,用以描述某人因过于自信或固执己见而导致的失败。在现代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被使用。
由于“强自取折”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难以追溯。它可能是由几个常用词汇组合而成的复合词,用以强调因强行行动而导致的负面结果。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顺势而为”和“知难而退”,因此“强自取折”这样的表达可能被用来警示人们不要过于固执己见,而应顺应时势。
这个词汇可能让人联想到固执、失败和后悔,给人以警示和反思的情感反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人因为固执己见而最终失败的情况,这时“强自取折”这个词汇就能很好地描述这种情形。
在创作中,可以将“强自取折”融入到故事情节中,用以描述主角因过于自信而导致的失败,从而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和教育意义。
由于这个词汇较为抽象,它可能不会直接引发具体的视觉或听觉联想,但可以通过想象一个固执的人不断尝试却不断失败的形象来构建视觉联想。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强自取折”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可以通过翻译和解释来传达相同的意思。
“强自取折”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但它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教训,即不要过于固执己见,而应灵活应对变化。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背景和历史智慧。
强自取折,柔自取束。
1.
【强】
强制,强迫。
【引证】
《考工记·梓人》-强饮强食。 、 《左传·文公十年》-三君皆将强死。
【组词】
强匄、 强媒硬保、 强劝架、 强邀、 强风情、 强为、 强起
劝勉。
【引证】
《周礼·司谏》。注:“犹劝也。”-强之。 、 《孟子》-君如彼何哉?强为善而已矣。
2.
【自】
(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许谓自与鼻义同音同,而用自为鼻者绝少也。”-自,鼻也。
3.
【取】
(会意。从又,从耳。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手(又),合起来表示用手割耳朵。古代作战,以割取敌人尸体首级或左耳以计数献功。本义:割下左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取,捕取也。 、 《周礼》-大兽公之,小禽私之,获者取左耳。 、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且今之勍者,皆吾敌也,虽及胡者,获则取之,何有于二毛? 、 《资治通鉴·唐纪》-取吴元济。
4.
【折】
(会意。甲骨文字形,右边是斧子(斤),左边是断开的“木”,意即斤砍断木。后来断木演变为“手”,意为用手拿斧弄断东西。本义:折断)。
同本义。
【引证】
《易·丰》-折其右肱。 、 《易·说卦》-兑为毁折。 、 《诗·郑风·将仲子》-无折我树杞。 、 《周礼·疡医》-折疡之祝药。 、 《仪礼·特牲礼》-设折俎。 、 《左传·哀公元年》-无折骨。 、 《韩非子·五蠹》-兔走触株,折领而死。 、 《淮南子·人间训》-堕而折期髀。 、 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白草折。 、 《汉书·李广苏建传》-触柱折辕。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折臂断足。
【组词】
骨折;兰摧玉折;折针儿、 折伐、 折首、 折脚铛、 折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