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24: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24:11
“桶底脱”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桶的底部脱落,比喻事物的根基或基础丧失,导致整体崩溃或失败。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某种结构或系统的崩溃,尤其是由于基础不稳固或管理不善导致的。
在文学作品中,“桶底脱”常用于比喻性的描述,如形容一个王朝的衰败或一个企业的破产。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这个成语来形容某个计划或项目的彻底失败。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经济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组织结构或经济体系的崩溃。
同义词:土崩瓦解、一败涂地、溃不成军 反义词:稳如泰山、坚如磐石、固若金汤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在描述事物的稳定性和崩溃程度上有所不同,但都与“桶底脱”在某种程度上相关。
“桶底脱”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直接,源自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比喻性的语境中,用以描述更抽象的概念,如组织、计划或个人的失败。
在**文化中,“桶底脱”常被用来警示人们重视基础建设和内部管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也反映了人们对稳定性和可靠性的追求。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负面的,因为它涉及到失败和崩溃。联想上,人们可能会想到一个桶因为底部脱落而无法再盛水,从而联想到任何因为基础问题而无法继续的事物。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见证过一个团队因为内部管理不善而导致项目“桶底脱”,最终未能完成预定目标。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如同桶底脱,梦想的城堡一夜倾覆,留下的只是无尽的叹息和回忆。”
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桶的底部突然脱落,水流一地。听觉上,可能是水流的声音和桶底撞击地面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he bottom fell out”,虽然在具体用法和语境上有所不同,但都表达了基础丧失的概念。
“桶底脱”这个成语在汉语中是一个有力的比喻,用以描述由于基础问题导致的全面失败。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1.
【桶】
(形声。从木,甬(yǒng)声。本义:量器名)。
古量器名。方形斛。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疑当作方斛,受六升。”-桶,木方,受六升。 、 《广雅》-方斛谓之桶。 、 《吕氏春秋·仲春》-角斗桶。 、 《史记·商君书》-平斗桶。
2.
【底】
(形声。从广(yǎn),氐(dǐ)声。本义:止住;停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底,止居也。 、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壅蔽湫底。
3.
【脱】
(形声。从肉,兑(duì)声。本义:肉去皮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脱,消肉臞也。 、 《尔雅》-肉去骨曰脱。 、 《礼记·内则》-肉曰脱之,鱼曰作之,枣曰新之。 、 《列子·天瑞》-其状若脱。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筋骨尽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