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34: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4:18
“无愧屋漏”是一个汉语成语,出自《左传·宣公十五年》:“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居必择乡,所以远庖厨也;游必就士,所以避淫乱也。君子之居也,无愧屋漏。” 字面意思是说,君子居住的地方,即使在无人看见的角落也不会有愧疚之事发生。基本含义是指一个人即使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自己的道德操守,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
在文学作品中,“无愧屋漏”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品德高尚,即使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也能坚守原则。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用以强调诚信和正直的重要性。在专业领域,如伦理学或道德哲学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讨论自律和道德行为的内在动机。
“无愧屋漏”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儒家思想,强调个人品德的内在修养。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现代社会中,它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更多地出现在正式或文学性的文本中。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个人品德和道德修养是非常重要的。这个成语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慎独”观念,即在独处时也要保持良好的行为和思想。在现代社会,这个成语仍然被用来强调诚信和正直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公共道德和职业伦理的讨论中。
这个成语给人以正直、清白和高尚的情感联想。它提醒人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不做违背良心的事情。这种正面的情感反应可以激励人们在面对诱惑时保持清醒和坚定。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作为一个自我提醒的工具,帮助我们在面对困难和诱惑时保持正直。例如,在工作中遇到不正当的利益诱惑时,可以提醒自己要“无愧屋漏”,坚守职业道德。
在诗歌中,可以将“无愧屋漏”融入到对高尚品德的赞美中:
清风拂面心自宽,
无愧屋漏守正端。
世间纷扰皆过眼,
唯有诚信照心间。
在视觉上,可以想象一个安静的房间,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整洁的地板上,象征着内心的纯净和正直。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轻柔的风声和鸟鸣,营造出一种宁静和和谐的氛围,象征着内心的平和与坚定。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观念可以用“integrity”(正直)来表达,强调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诚实和道德的一致性。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理念是相似的,都强调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要保持良好的品德。
“无愧屋漏”这个成语深刻地体现了儒家思想中的道德修养和个人品德的重要性。在现代社会,它仍然是一个有力的表达工具,用以强调诚信和正直的重要性。通过学*和使用这个成语,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并实践这些价值观,从而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促进更加和谐与正直的行为。
惟存一矢慎之心,无愧屋漏。
1. 【无】 (会意。据甲骨文字形,象一个人持把在跳舞。卜辞、金文中“无、舞”同字。本义:乐舞)。 同本义。
2.
【愧】
(形声。从心,鬼声。本义:惭愧)。
同本义。同“媿”。
【引证】
《礼记·儒行》-小则如愧。 、 《诗·大雅·抑》-尚不愧于屋漏。 、 《诗·小雅·何人斯》-不愧于人。 、 《魏书·列女传》-虽颜惭未知心愧。 、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纵上不杀我,我不愧于心乎?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 、 清·周容《芋老人传》-能不愧老人之言否。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下恐愧吾师矣。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兹游快且愧矣。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兼愧贵家子。
【组词】
愧心、 愧悔、 愧服、 愧灼、 愧天作人
3.
【屋】
(屋的本义是幄,后来“屋”指房屋,另造“幄”字。会意。从尸,从至。尸,与房屋有关,“至”表示来到。人来到这里居住之意。本义:帐幕。“幄”的本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古宫室无屋名。古之所谓屋,非今之所谓屋也。”-屋,居也。 、 《诗·大雅·抑》。传:“屋,小帐也。”-尚不愧于屋漏。 、 《汉书·南粤王佗传》-去帝制黄屋左纛。 、 《汉书·陆贾传》。师古曰:“黄屋,谓车上盖也。”-去黄屋称制。
【组词】
屋幕、 屋漏
4.
【漏】
(形声。从水,屚(lòu)声。本义:漏壶的简称。古代滴水计时的仪器)。
同本义。
【引证】
《马稚暨妻张氏墓志》-漏尽钟鸣,箭驰风追。 、 《说文》。按:这就是铜壶滴漏的“漏”。-漏,以铜受水,刻节。 、 《文选·左思·魏都赋》-晷漏肃唱。 、 《华严经音义下引文字集略》-漏刻,谓以筒受水,刻节,昼夜百刻也。
【组词】
漏下、 漏永更长、 漏尽钟鸣、 漏夜、 漏板、 漏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