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5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55:10
火鸡(Turkey)一词在字面意思上指的是一种大型家禽,属于雉科,原产于北美洲。火鸡是一种常见的食用禽类,尤其在西方国家,如美国和加拿大,火鸡是感恩节和圣诞节的传统主菜。
在文学中,火鸡可能被用作象征或比喻,代表丰盛、节日气氛或某种笨拙的形象。在口语中,火鸡有时也用来形容某人愚蠢或失败的事物(例如,“这部电影真是个火鸡”)。在专业领域,如农业和食品科学,火鸡则是一个具体的物种名称,涉及其养殖、加工和营养等方面的研究。
火鸡的英文名称“turkey”源自于早期欧洲人误以为这种鸟来自土耳其(Turkey),实际上火鸡原产于北美洲。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在英语中固定下来,指代这种特定的鸟类。
在美国,火鸡与感恩节紧密相关,成为家庭团聚和庆祝的象征。政府甚至有“赦免火鸡”的传统,总统会在感恩节前赦免一只火鸡,使其免于成为节日大餐。
火鸡通常与温馨的家庭聚会、节日气氛和丰盛的餐桌联系在一起。然而,在非节日语境中,形容某物为“火鸡”可能带有负面情感,暗示其质量低劣或不受欢迎。
个人经历中,火鸡可能与家庭节日传统相关,如每年感恩节的家庭聚餐,或是尝试烹饪火鸡的挑战和乐趣。
在诗歌中,火鸡可以被描绘为节日的使者,带来欢乐和团聚的氛围:
火鸡啊,火鸡, 你的羽毛闪耀着节日的光芒, 你的胸脯宽广, 承载着家的温暖和爱的味道。
火鸡的形象通常与丰富的羽毛、雄壮的体态和独特的叫声联系在一起。在视觉上,火鸡的图片或视频常常展示其多彩的羽毛和骄傲的姿态。在听觉上,火鸡的叫声(如“gobble gobble”)是识别这种鸟类的重要特征。
在不同语言中,火鸡的名称可能有所不同,但其作为食物和节庆象征的角色在许多文化中是相似的。例如,在西班牙语中,火鸡被称为“pavo”。
火鸡作为一个词汇,不仅指代一种特定的鸟类,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和情感联想。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火鸡的多重含义和用法,有助于更准确和生动地使用这一词汇,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
1.
【火】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 、 《春秋·元命苞》-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 、 《易·说卦》-离为火。 、 《左传·昭公九年》-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 、 《论衡·诘术》-火,日气也。 、 《左传·宣公十六年》-人火曰火,天火曰灾。 、 《谷梁传·昭公九年》-国曰灾,邑曰火。 、 《公羊传·襄公九年》-大者曰灾,小者曰火。 、 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火烧令坚。 、
【组词】
火链、 火厝、 火筒、 火火烛烛、 火厄、 火备
2.
【鸡】
(形声。从鸟,奚声。本义:家禽名。雄鸡可以报晓) 鸟纲雉科家禽,品种很多,喙短锐,有冠与肉髯,翅膀短,尤指普通家鸡(Gallus gallus)。
【引证】
《说文》-雞,知时兽也。从隹,奚声。籀文从鳥。 、 《汉书·五行志》-雞者,小兽,主司时起居人。 、 《礼记·月令》-食菽与雞。 、 《礼记·曲礼》-雞曰翰音。 、 《易·说卦传》-巽为雞。 、 《周礼·大宗伯》-工商执雞。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鸡犬相闻。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 、 明·归有光《项脊轩志》-鸡栖于厅。
【组词】
鸡男、 鸡坊、 鸡肤、 鸡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