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09: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9:15
发面 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烹饪领域,指的是将面粉与水、酵母或其他发酵剂混合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过程,使面团膨胀、变得松软。这个过程不仅改变了面团的物理性质,还赋予了面食独特的口感和风味。
发面 这个词源于汉语,其中“发”字有生长、膨胀的含义,“面”指面粉或面团。在古代,人们使用自然酵母或老面(前一次发酵留下的面团)来发面,现代则更多使用商业酵母。
在**文化中,发面是面食制作的重要环节,与节日、家庭聚餐等社会活动紧密相关。例如,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发面做年糕和饺子,象征着团圆和富足。
发面 这个词往往让人联想到家庭的温暖和传统的味道。它不仅是烹饪的一部分,也是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活动,增强了家庭的凝聚力。
在我的生活中,发面是周末家庭活动的常见项目。家人一起动手,从和面到发酵,再到最后的烘烤,每一步都充满了乐趣和期待。
在诗歌中,可以将发面比喻为生活的发酵过程:
生活如发面, 在时间的温暖中慢慢膨胀, 每一刻都在变化, 最终成就了美味的篇章。
发面 的过程可以联想到温暖厨房的画面,面团在盆中慢慢膨胀的声音,以及酵母与面粉混合时的轻微沙沙声。
在西方烘焙中,类似的概念是“proofing”(醒发),也是指面团发酵的过程。虽然具体操作和使用的材料有所不同,但核心概念是相似的。
发面 这个词不仅是一个烹饪术语,也承载了文化、情感和家庭的价值。通过对发面的学*和分析,我更加理解了它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以及它在语言表达中的丰富内涵。
1.
【发】
崩坏;停止。 同: 废
【引证】
《老子》-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 、 《晏子春秋》-君夜发不可以朝。 、
【组词】
发药
2.
【面】
(象形。甲骨文字形,里面是“目”字,外面表示面庞。“面”,在古代指人的整个面部。“脸”是魏晋时期才出现,而且只指两颊的上部,唐宋口语中才开始用同“面”本义:脸)。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面,颜前也。 、 《周礼·撢人》-使万民和说而正王面。 、 《周礼·司仪》-私面私献。 、 《书·顾命》-大辂在宾阶面。 、 《战国策·赵策》-必唾其面。 、 唐·白居易《卖炭翁》-满面尘灰烟火色。 、 明·袁宏道《满井游记》-女之靧面。 、 明·魏学洢《核舟记》-椎髻仰面。
【组词】
面不厮睹、 颜面、 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