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16: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16:27
词汇“将飞翼伏”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将飞翼伏,将奋翼折。”这个成语的字面意思是鸟儿将要飞翔时,翅膀先要收伏,比喻在行动之前要有所准备或隐藏实力。
“将飞翼伏”形容在采取行动之前,先要收敛自己的锋芒,隐藏自己的意图或实力,等待时机成熟再行动。
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左传》中,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文学作品和日常语言中,其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
在**传统文化中,强调“藏拙”和“隐忍”,这个成语体现了这种文化价值观,即在行动之前要保持低调,不轻易暴露自己的意图和实力。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沉稳、智慧的感觉,联想到深思熟虑和策略性的行为。
在个人生活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指导在面对挑战或竞争时,如何保持冷静和策略性。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夜幕低垂,星辰隐匿,将飞翼伏,待明日破晓。”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只鸟在树枝上静静地收起翅膀,准备飞翔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段缓慢而沉稳的音乐,来表达这种等待和准备的状态。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biding one's time”或“playing one's cards close to the chest”,都表达了类似的等待和准备的概念。
“将飞翼伏”这个成语不仅在文学和语言中有着丰富的应用,也体现了深层的文化价值观。在个人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策略和准备的重要性。
将飞者翼伏,将奋者足局,将噬者爪缩。
1.
【将】
愿;请求。用来表示礼貌上的尊敬。
【引证】
《诗·卫风》-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2.
【飞】
(象形。小篆字形,下面象展开的双翼,上面象鸟首。本义:鸟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飛,鸟翥也。象张翼之形。 、 《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 《太玄·唐》。注:“飞肉,禽鸟也。”-明珠弹于飞肉。 、 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鸟倦飞而知还。 、 吴均《与朱元思书》-鸢飞戾天者。
【组词】
飞凫、 飞翰、 飞鸿
3.
【翼】
(形声。从羽,異(yì)声。《说文》小篆从飞,異声。本义:翅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翼,翅也。 、 《战国策·楚策》-六足四翼。 、 《韩非子·喻老》-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 、 《尔雅》-南方有比翼鸟焉。 、 宋玉《高唐赋》-振鳞奋翼。
【组词】
翼虎、 翼张、 翼膀、 翼翮
4.
【伏】
(会意。从人,从犬。意思是:人如狗那样地匍伏着。本义:俯伏;趴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伏,司也。 、 《周礼·犬人》。司农注:“课伏犬以王车轹之。”-伏瘞亦如之。 、 《释名·释姿容》-伏,覆也。 、 《礼记·曲礼上》-寝毋伏。 、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雌鸡伏子。 、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楚子伏己而盐其脑。 、 《史记·项羽本纪》-一府中皆漝伏,莫敢起。 、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庑下一生伏案卧。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及敌枪再击,寨中人又鹜伏矣。
【组词】
伏尸、 伏肉、 伏地、 伏虎;伏奏、 伏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