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38: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38:12
词汇“木偶衣绣”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成语或常用词汇。从字面上理解,“木偶”指的是用木头制作的玩偶,通常用于表演或展示;“衣绣”则指的是衣服上的刺绣,通常用于装饰或表示某种身份。将这两个词组合在一起,可能指的是木偶身上的装饰性刺绣衣物,或者是形容某物表面华丽但内在空洞。
由于“木偶衣绣”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演变不详。可能是由“木偶”和“衣绣”两个词组合而成,用于特定语境下的描述。
在戏剧文化中,木偶剧是一种古老的表演形式,木偶的服装设计往往非常讲究,刺绣衣物可以增加表演的艺术性和观赏性。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会用“木偶衣绣”来形容某人或某物的表面华丽但内在空洞,提醒自己不要被外表所迷惑。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
舞台上,木偶衣绣闪耀,
观众眼中,华丽却空洞。
在不同文化中,木偶剧和刺绣工艺都有各自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但“木偶衣绣”这个词汇可能不具有跨文化的一致性。
“木偶衣绣”这个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提供了一个有趣的视角来思考表面与内在的关系。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它可以作为一个生动的比喻,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事物的本质。
今徒取富人子上之,又无智略,如木偶人衣之绮绣耳。
1.
【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树木形。上为枝叶,下为树根。“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从“木”的字表示树木或木器的名称。本义:树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木,冒也。冒地而生。东方之行,从草,下象其根。 、 《白虎通》-五行,木之为言触也。阳气动跃,触地而出也。 、 《春秋繁露》-木者,春生之性。农之本也。 、 《管子·权修》-一树十获者木也。 、 《庄子·山木》-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 、 《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 、 宋·周敦颐《爱莲说》-草木之花。 、 明·魏学洢《核舟记》-鸟兽木石。 、 《墨子·公输》-宋无长木。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或在木杪。
【组词】
花木、 木石、 木化石、 木芽、 木表、 木披、 木斧
2.
【偶】
(形声。从人,禺声。禺,通常读yù,又音ǒu。本义:仿人形制成的木偶)。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相人者,像人也。一名俑。-偶,相人也。 、 《淮南子·缪称》-鲁以偶人,而孔子叹。 、 《史记·孟尝君列传》-见偶人与偶人相与语。
【组词】
头偶;偶戏
3.
【衣】
穿衣。
【引证】
《孟子·滕文公上》-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 、 、 《韩非子·五蠹》-妇人不织,禽兽之皮,足衣也。
【组词】
衣紫腰金、 衣帛、 衣冠
遮盖;包扎。
【引证】
《易·系辞下》-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 、 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裂裳衣疮。
【组词】
衣被海内、 衣饰、 衣覆
4.
【绣】
(形声。从糸,秀声。从“糸”(mì)与丝织有关。本义:刺绣) 同本义 。用彩色线在布帛上刺成花、鸟、图案等。
【引证】
《说文》。按考工记,以言画缋之事。则凡黹与画之五采备者,皆曰绣也。-绣,五采备也。 、 《书·益稷》。郑注:“刺者为绣。”按,谓针缕所紩者,其色备五采。紩者,黹字。郑以刺释黹,非以刺释绣也。-絺绣。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妾自绣腰襦。 、 、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灿若图绣。
【组词】
绣幌、 绣鹄、 绣鹄、 绣佛、 绣被
绣花的衣服。
【引证】
《史记》-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之夜行,谁知之者?
【组词】
绣文、 绣衣、绣服、 绣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