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9:47: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9:47:22
同心协德 是一个汉语成语,由“同心”和“协德”两个词组成。字面意思是大家心意相同,共同致力于道德的实践和提升。基本含义是指人们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共同追求道德上的高尚和完善。
在文学作品中,同心协德 常用来形容团队或集体在追求共同目标时的团结和协作精神。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演讲或文章中,它是一个强调团结和道德追求的重要词汇。在专业领域,如管理学或组织行为学中,同心协德 可以用来描述一个团队或组织内部的高度协调和道德一致性。
同心协德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的儒家思想,强调集体的和谐与道德的统一。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社会中,它更多地被用来强调团队合作和道德追求。
在文化中,同心协德** 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和谐与道德的重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词汇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团结和道德一致性。
同心协德 这个词汇给人以积极向上的情感反应,它让人联想到团结、合作和道德高尚的形象。在表达中,它可以帮助人们传达一种积极的社会价值观和团队精神。
在个人生活中,同心协德 的概念可以应用在家庭、工作团队或社会团体中。例如,在家庭中,家庭成员之间的同心协德可以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和幸福感。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同心协德 来表达对和谐社会的向往:
同心协德筑梦来,
共绘蓝图展未来。
道德之光照四方,
团结力量胜千载。
同心协德 可以联想到一幅画面:一群人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象征着团结和和谐。在听觉上,可以联想到一首鼓舞人心的歌曲,歌词中充满了团结和奋斗的力量。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unity in purpose”或“moral unity”,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核心概念是相似的,都强调了目标的一致性和道德的统一。
同心协德 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社会意义。它不仅是一个强调团结和道德追求的成语,也是一个在不同语境中都能传达积极价值观的词汇。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同心协德 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传达团结和道德的重要性。
与杲卿同心协德,亦著微诚。
1. 【同】 ——见“胡同”hútòng。
2.
【心】
(象形。据甲骨文和小篆,中间像心;外面像心的包络。本义:心脏)。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在肺之下,膈膜之上,着脊第五椎。形如莲蕊,上有四系,以通四脏。心外有赤黄裹脂,谓之心包络。-心,人心也。在身之中,象形。 、 《吕氏春秋》-其祀中霤,祭先心。 、 方苞《狱中杂记》-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组词】
心腹之病、 心上刃、 心肝肐蒂、 心气、 心系、 心脾
3.
【协】
(会意。从办,从十。办亦声。办(xié)表示同力。十,表示众多。合起来表示众人同力。本义:和睦;融洽)。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協,众之同和也。 、 《书·尧典》。传:“合也。”-协和万邦。 、 《书·洪范》。传:“和也。”-协用五纪。 、 《资治通鉴》-今刘表新亡,二子不协。 、 、 、 《太玄·数》-声律相协而八音生。
【组词】
协允、 协气、 协恭、 协睦;协畅;协调;协泰
4.
【德】
(形声。从彳(chì),惪(dé)声。从“彳”,表示与行走有关。本义:登高,攀登)。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德,升也。 、 《易·剥》虞本。按,与剥庐对文。登也,升。君子以顺德,亦本字。-君子德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