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0:58: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0:58:50
“横不掂竖不抬”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形容一个人非常懒惰,连横着的东西都不愿意拿,竖着的东西也不愿意抬。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懒惰程度到了极点。
在文学作品中,这个成语常用来讽刺或批评那些极度懒惰的人。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的懒惰行为,或者作为一种夸张的表达方式。在专业领域,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因为它更多地属于日常语言和文学语言。
同义词:
反义词:
这个成语的具体词源不太清楚,但它反映了汉语中对懒惰行为的形象描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变化,但它仍然是一个常用的表达方式。
在**文化中,勤劳被视为一种美德,而懒惰则被普遍认为是不好的品质。因此,这个成语在批评懒惰行为时非常有用,它反映了社会对勤劳的重视。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负面情感,因为它描述的是一种极端的懒惰行为。它可能让人联想到那些不愿意付出努力,总是依赖他人的人。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这个成语来形容那些极度懒惰的朋友或家人,作为一种幽默的批评方式。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他横不掂竖不抬,
懒惰成性无人爱。
日上三竿仍不起,
岁月蹉跎空自哀。
想象一个躺在床上,连最基本的家务都不愿意做的人,这种形象可以与这个成语联系起来。视觉上,可能是一个凌乱的房间,床上堆满了衣物。听觉上,可能是时钟的滴答声,强调时间的流逝。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o lazy to lift a finger”,意思是非常懒惰,连最小的努力都不愿意付出。
“横不掂竖不抬”这个成语在描述极端懒惰时非常形象和生动。它不仅在文学和口语中常用,也反映了社会对勤劳的重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这个成语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展示了汉语如何通过形象的描述来传达复杂的情感和态度。
1.
【横】
横暴;放纵。 同: 犷
【引证】
《孟子》。按,皆纵恣悍厉之谓。-处士横议,以待我以横逆,横政之所出,横民之所止。 、 《荀子·修身》。注:“不顺理而行也。”-横行天下。 、 扬雄《长杨赋》。注:“自纵也。”-东夷横畔。 、 《汉书·彭宠传》注-以威力相胁曰横。
【组词】
蛮横;横政、 横侈、 横虐、 横逆、 横逞、 横施、 横议、 横杀
祸害。
【引证】
《世说新语·自新》-谓为三横。 、
2.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3.
【拈】
(形声。从手,占声。本义:用指取物)。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拈,揶也。 、 《广雅》-拈,持也。 、 《列子·汤问》。注:“拈,指取物也。”-女何蚩而三招子。 、 《三国演义》-我二人拈阄,拈着的先去。
【组词】
拈毫、 拈团儿、 拈撮、 拈周试晬、 拈酒
4.
【竖】
纵。与“横”相反。
【引证】
南朝·梁简文帝《明月山铭》-緅色斜临,霞文横竖。
【组词】
竖井
童仆。
【引证】
《列子·说符》-杨子之邻人亡羊,既率其党,又请杨子之竖追之。
【组词】
竖人
5.
【不】
(象形。甲骨文字形,上面象花蒂的子房,下面象花蕊下垂形。①本义:萼足。《诗·小雅·常棣》:“常棣之花,鄂不韡(wěi)。”郑笺:“承华者曰鄂。”②副词。不。《荀子》:“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用在动词、形容词或个别副词前,表示否定。
【引证】
《韩非子·喻老》-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 《战国策·赵策》-老妇不闻也。 、 唐·杜甫《兵车行》-被驱不异犬与鸡。 、 明·魏禧《大铁椎传》-后遂不复至。
【组词】
不会、 不大、 不一定、 不古、 不勾、 不才、 不才之事
6.
【抬】
(形声。从手,台声。本义:合力共举一物)。
同本义。
【引证】
《西游记》-抠眼睛,捻鼻子,抬鼓弄,直打做一个攒盘。
【组词】
抬鼓弄、 抬轿子;抬出去;抬驾、 抬盒、 抬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