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6:21: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6:21:21
“清虚”一词在汉语中通常指清澈、空灵、虚无或超脱世俗的状态。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清澈的虚无”或“纯净的空灵”。
“清虚”一词的词源较为古老,最早见于古代文献,如《庄子》等道家经典。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丰富,从形容自然景物到形容人的心境和精神状态。
在**传统文化中,“清虚”常与道家思想中的“无为”和“自然”相联系,强调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世俗的境界。在现代社会,这一概念也被用来形容追求简约、宁静的生活方式。
“清虚”一词给人以宁静、纯净、超脱的感觉,让人联想到清澈的水、宁静的山谷和纯净的心灵。这种感觉有助于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寻找内心的平静。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次山间徒步时感受到“清虚”的意境,那里的空气清新,山泉清澈,让人忘却尘世的烦恼,感受到一种超脱的宁静。
诗歌: 清虚的月光洒在静谧的湖面, 星辰闪烁,宛如心灵的灯塔。 在这无垠的宁静中, 我找到了超脱尘世的港湾。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宁静的山谷画面,清澈的溪流,静谧的夜空,月光洒在湖面上。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宁静的古典音乐,如德彪西的《月光》,来增强“清虚”的意境。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serene”(宁静的)、“tranquil”(平静的)等词汇来表达类似的意境。
“清虚”一词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联想,它不仅形容自然景物的清澈,也形容人的心境和精神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一词汇有助于提升语言的细腻度和表达的深度。
1.
【清】
(形声。从水,青声。“青”,碧绿透彻,也有表意作用。本义:水清)。
同本义。与“浊”相对。
【引证】
《孟子》-沧浪之水清兮。 、 《诗·魏风·伐檀》-河水清且涟猗。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举身赴清池。 、 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临清流而赋诗。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发之欲其清。 、 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水尤清冽。
【组词】
清直、 清波、 清泚、 清涟、 清活活、 清照、 清悠悠、 清深、 清酤、 清雨、 清英、 清茗
2.
【虚】
(“墟”的古字)(形声。小篆字。从丘,虍(hū)声。丘,山丘。本义:大土山)。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 、 《尔雅》-河出昆仑虚。 、 《易·升》-虚邑。 、 《诗·傭风·定之方中》-升彼虚矣,以望楚矣。 、 《庄子·天运》-以游逍遥之虚。
【组词】
虚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