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42: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42:21
园囿(yuán yòu)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古代帝王或贵族用来种植花草树木、饲养珍禽异兽的园林。它通常指的是一种封闭的、有围墙的园林,用于休闲和观赏。
园囿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见于《诗经》等古代文献。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含义逐渐固定为指代封闭的、用于观赏的园林。
在**传统文化中,园囿不仅是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它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生活品质的重视。
园囿一词常带给人宁静、优雅和奢华的联想。它让人想到古代贵族的生活场景,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和追求。
在现代生活中,园囿的概念可以被应用到城市公园的设计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在诗歌中,园囿可以被用来象征内心的宁静和美好:
园囿深处,花开不败, 心境如水,波澜不惊。
园囿的视觉联想通常是绿树成荫、花香四溢的景象。听觉联想可能是鸟鸣声、流水声,营造出一种宁静和谐的氛围。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garden”或“park”,但园囿更强调封闭性和观赏性,而西方的花园和公园则更注重开放性和公共性。
园囿一词不仅是一个词汇,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它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方式和审美观念,对现代园林设计和文化传承都有重要的启示作用。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语言表达和文化理解。
1.
【园】
(形声。从囗(wéi),袁声。形符为“囗”(wéi),表示范围。本义:种蔬菜、花果、树木的地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园,所以树果也。 、 《三苍》-种树曰园。 、 《周礼·大宰》-园圃毓草木。 、 《周礼·载师》。注:“樊圃谓之园。”-以场圃任园地。 、 《易·贲》-于丘园。 、 《诗·魏风·园有桃》-园有桃。 、 《乐府诗集·长歌行》-青青园中葵。 、 晋·陶渊明《归园田居》-田园将芜。
2.
【囿】
(形声。从囗(wéi),有声。“囗”表示范围和区域。本义:古代帝王养禽兽的园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囿,苑有垣也。 、 《字林》-有垣曰苑,无垣曰囿。 、 《国语·周语》-囿有林池,从从木有介。 、 《诗·大雅·灵台》-王在灵囿。 、 《周礼·囿人》疏-古谓之囿,汉家谓之苑。 、 洪迈《夷坚丁志》-启县囿卖酒,游人沓至。
【组词】
囿苑、 囿人、 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