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22 11:32: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22 11:32:54
词汇“手钞”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指的是手工抄写的文本,尤其是在印刷技术不发达的时代,人们通过手工抄写来复制书籍或文献。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分析:
“手钞”字面意思是指用手工抄写的文本。在古代,由于印刷技术尚未普及,书籍的复制主要依赖于手工抄写,这种抄写的文本就被称为“手钞”。
“手钞”一词源于古代汉语,随着印刷技术的发展,手钞逐渐被印刷本所取代,因此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大大降低。
在古代**,手钞是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它不仅体现了知识的传播方式,也反映了社会的文化水平和教育普及程度。
提到“手钞”,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文人的书房,那种静谧、专注的抄写场景,以及对知识的尊重和珍视。
在现代生活中,手钞可能更多地出现在书法爱好者的活动中,他们通过手钞来练*书法,体验古人的书写方式。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墨香依旧,手钞的诗行,穿越千年,字字如金。”
想象一下,一位古人坐在书桌前,手持毛笔,静静地抄写着古籍,这种场景可能会伴随着古琴的悠扬声音,给人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如欧洲的中世纪,也有类似的手抄本文化,如著名的《凯尔经》就是一部手抄本。
“手钞”这个词汇虽然不常用于现代汉语,但它承载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于理解古代的书写文化和社会背景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演变和文化的发展。
1.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2.
【钞】
掠取;抢掠 同: 抄
【引证】
《说文》。俗字作抄。-钞,叉取也。从金,少声。 、 《通俗文》-遮取谓之抄掠。 、 《后汉书·公孙瓒传》-攻钞郡县。
【组词】
钞掠
誊写。也作“抄”。
【引证】
《明史·张溥传》-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
【组词】
钞白、 钞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