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09:39: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9:39:18
词汇“剔齿櫼”是一个较为生僻的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古代文献中,现代汉语中几乎不再使用。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对这个词汇进行深入学*和分析。
“剔齿櫼”的字面意思是用来剔除牙齿间食物残渣的工具。其中,“剔”指的是剔除,“齿”指的是牙齿,“櫼”是一种小木片或竹片,古代用来剔牙。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等,可能会提到使用“剔齿櫼”来保持口腔卫生。在口语和现代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牙签”。
“剔齿櫼”这个词汇源于古代汉语,随着时间的推移,现代汉语中“牙签”取代了“剔齿櫼”,成为了更常用的词汇。
在古代**,使用“剔齿櫼”是一种讲究卫生的表现,也是贵族生活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工具逐渐被更方便的“牙签”所取代。
提到“剔齿櫼”,可能会让人联想到古代贵族的优雅生活,以及一种古朴、典雅的氛围。
在现代生活中,几乎不会使用到“剔齿櫼”,但了解这个词汇可以增加对古代文化和生活方式的理解。
在创作中,可以将“剔齿櫼”作为一个象征,代表古代的生活方式或贵族的优雅。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古代贵族手持剔齿櫼的场景,给人一种古典美的感觉。
在不同文化中,剔牙的工具可能有所不同,但功能相似。例如,在西方文化中,牙签也是常见的工具。
“剔齿櫼”作为一个古代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再常用,但它反映了古代人的生活细节和文化特点。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汉语的丰富性和历史深度。
1.
【剔】
(形声。从刀,易声。本义:分解骨肉,把肉刮下)。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即为鬄之或体。-剔,解骨也。 、 《通俗文》-去骨曰剔。
【组词】
剔股;剔肉;剔骨头
2.
【齿】
(象形。甲骨文,象嘴里的牙齿,象形字。战国文字在上面加了个声符“止”,成为形声字。小篆同。本义:牙)。
同本义。
【引证】
《大戴礼记·易本命》-男以八月而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 、 《素问·上古天真论》。注:“齿为骨余。”-发堕齿槁。
【组词】
齿吻、 齿颊
3.
【櫼】
屋上弓形短梁。即斗拱。
【引证】
何晏《景福殿赋》。注:“今人名屋四阿栱曰櫼枊。”-櫼栌各落以相承。
【组词】
櫼枊、 櫼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