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56: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56:02
“同声同气”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说话的声音和气息相同,比喻意见一致,情感相投。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人与人之间在思想、情感上的高度一致和和谐。
在文学作品中,“同声同气”常用来形容朋友或同志之间的深厚情谊和一致的立场。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两个人或团体在某个问题上的看法完全一致。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以用来描述团体内部的凝聚力和一致性。
同义词:同心协力、志同道合、心心相印 反义词:意见不合、格格不入、背道而驰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侧重点不同,“同心协力”强调共同努力,“志同道合”强调共同的志向和兴趣,“心心相印”强调情感上的共鸣。反义词则强调意见或情感上的不一致。
“同声同气”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与人之间的一致性和和谐。
在**文化中,强调集体和谐与一致性是一种传统价值观。因此,“同声同气”这个成语在社会交往和团体活动中经常被提及,用以强调团结和一致的重要性。
这个成语给人以温暖和团结的情感反应,联想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紧密联系和共同目标。它鼓励人们在面对挑战时保持一致,共同前进。
在团队项目中,我曾与同事们同声同气,共同克服了项目中的难题,这种一致性和团结感极大地增强了我们的团队精神。
在诗歌中,可以将“同声同气”融入,如:
在春风的吹拂下,我们同声同气,
手牵手,心连心,共赴未来的梦。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群人手拉手围成一圈,脸上洋溢着和谐的笑容。听觉上,可以联想到合唱团中和谐的歌声,或是团队会议中一致的掌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on the same wavelength”,意指人们在思想或情感上的一致性。
“同声同气”这个成语在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一致性和和谐方面非常有用。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团结和一致的情感,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现力。
故小弟要进京里寻个知己,代他干营,好来任这海关监督,这时同声同气,才好做事。
1. 【同】 ——见“胡同”hútòng。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3. 【同】 ——见“胡同”hútòng。
4.
【气】
(象形。甲骨文、小篆字形。象云气蒸腾上升的样子。“气”是汉字部首之一。本义:云气)。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云者,地面之气,湿热之气升而为雨,其色白,干热之气,散而为风,其色黑。”-气,云气也。 、 《礼记·月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 、 《考工记·总目》-地有气。 、 《史记·项羽本纪》-望其气。 、 、 清·方苞《狱中杂记》-窗以达气。
【组词】
气朔、 气祲、 气纬、 气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