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43: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43:53
“勤廉”是一个汉语词汇,由两个字组成:“勤”和“廉”。其中,“勤”指的是勤奋、勤劳,不懈努力;“廉”则指的是廉洁、清廉,不贪污、不受贿。因此,“勤廉”整体上指的是一个人既勤奋工作又廉洁自律的品质。
在文学作品中,“勤廉”常用来形容那些勤勉工作、廉洁奉公的人物形象,如古代的清官、现代的公务员等。在口语中,人们可能会用“勤廉”来赞扬某人的工作态度和道德品质。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伦理学中,“勤廉”是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讨论公职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
“勤”字最早见于甲骨文,原意为用力耕作,后引申为勤奋、勤劳。“廉”字则源于古代的“廉隅”,意为方正、不偏不倚,后引申为廉洁、清廉。两个字组合成“勤廉”,强调了勤奋与廉洁的双重品质。
在**传统文化中,勤廉被视为一种美德,尤其是在官场文化中,勤廉的官员往往受到推崇。在现代社会,勤廉也是公务员和领导干部的基本要求,是构建廉洁政府的重要基石。
“勤廉”这个词给人以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的是那些勤勉工作、廉洁自律的人物形象,如历史上的包拯、海瑞等清官形象。这些形象在人们心中树立了勤廉的典范。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或听说一些勤廉的人物故事,如身边的老师、领导或朋友,他们的勤廉品质往往能激励我们自己也要努力做到勤廉。
在诗歌中,可以将“勤廉”融入到对人物品质的赞美中:
勤如春蚕吐丝尽, 廉似秋水映月明。 公仆心怀民所愿, 勤廉二字铸英名。
在视觉上,“勤廉”可能让人联想到清官的画像、廉洁的徽章等形象。在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关于勤廉的故事、演讲或歌曲。
在其他语言中,如英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的词汇,但可以用“diligent and honest”来表达类似的含义。不同文化对勤廉的重视程度和表现形式可能有所不同。
“勤廉”作为一个词汇,不仅体现了勤奋和廉洁的双重品质,也反映了社会对公职人员道德要求的期待。在个人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勤廉”这一词汇,有助于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职业素养。
1.
【勤】
(形声。右形,左声。本义:劳累,劳苦)。
尽力多做,不断地做。
【引证】
《说文》-勤,劳也。 、 《诗·周颂·赍》-文王既勤止。 、 《礼记·玉藻》。注:“执劳辱之事也。”-勤者,有事则收之。 、 《书·天逸》-厥父母勤劳稼穑。 、 《楚辞·天问》-何勤子屠母,而死兮竟地?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会数而礼勤。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勤且艰若此。 、 《明史》-忧勤国事。 、 《国语·晋语》-好学而不勤问。 、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 、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勤而无所。 、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昼夜勤作息。
【组词】
勤力得、 勤儿、 勤紧、 勤学、 勤勤、 勤能
2.
【廉】
(形声。从广(yǎn),兼声。从“广”,表示与房屋有关。本义:厅堂的侧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堂之侧边曰廉,故从广。天子之堂九尺,诸侯七尺,大户五尺,士三尺。堂边皆如其高。-廉,仄也。 、 《仪礼·乡饮礼》。郑玄注:“侧边曰廉。”-设席于堂廉东上。 、 《汉书·贾谊传》-故陛九级上,廉远地,则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