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4:11: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4:11:59
词汇“势至”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可能的来源和用途出发。以下是对“势至”这一词汇的分析:
“势至”字面意思可能指的是某种力量或趋势的到来。其中,“势”通常指力量、趋势或势头,“至”则表示到达或到来。因此,“势至”可以理解为某种力量或趋势的到达或到来。
由于“势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较为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种强大的力量或趋势的到来,例如在描述自然灾害、历史变革或个人命运的转折点时。在口语或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见。
由于“势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其词源和历史演变的信息较少。它可能是由两个常用汉字组合而成,用以表达特定的意义。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势至”可能被用来形容某种社会变革或历史趋势的到来,例如在描述改革开放、科技进步或文化复兴时。
“势至”可能给人带来一种强烈的、不可阻挡的感觉,联想到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或个人命运的重大变化。
在个人生活中,可能不太会遇到与“势至”相关的经历或故事,因为它不是一个日常使用的词汇。
在诗歌或故事中,可以将“势至”用来形容某种强大的力量或趋势的到来,例如:
结合图片或视频,可以展示自然灾害、历史**或个人命运的转折点,用以体现“势至”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势至”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不同语言或文化中的对应词汇及其使用情况可能较为有限。
“势至”这一词汇虽然不常见,但它可以用来形容某种强大力量或趋势的到来,具有一定的文学和象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丰富地表达复杂的概念和情感。
1.
【势】
(形声。从力,埶(yì)声。本义:权力;权势)。
同本义。
【引证】
《史记·货殖列传序》-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 、 《明史·海瑞传》-有势家朱丹其门,闻瑞至,黝之。
【组词】
势家、 失势、 权势、 势子、 势利、 势任、 势利场
2.
【至】
(象形。从一,一犹地,指事,不去而下来。古文从土,上亦象飞下之形。尾上首下。本义:到来,到达)。
同本义(上古时期多用“至”,中古时期多用“到”)。
【引证】
《说文》-至,鸟飞从高下至地也。 、 《论语》-凤鸟不至。 、 《字林》-至,到也。 、 《广韵》-至,到也。 、 《书·牧誓》-王朝至于商郊牧野。 、 《诗·豳风·东山》-我征聿至。 、 《墨子·辞过》-远道不至。 、 《荀子·劝学》-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论语·微子》-至则行矣。 、 唐·柳宗元《三戒》-至则无可用。 、 汉·王粲《登楼赋》-风雨骤至。 、 《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 《史记·李将军列传》-孝武帝时,至代相。 、 宋·文天祥《后序》-至通州,几以不纳死。 、 清·彭端淑《为学一首示子侄》-富者不能至。 、 《聊斋志异·狼三则》-前狼又至。 、 清·洪亮吉《治平篇》-至子之世。
【组词】
至旦、 水流至足;至竟、 至止、 无微不至;自春至冬;由东至西;至于、 至乎、 至至、 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