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21: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21:57
“嗟赏”是一个汉语词汇,由“嗟”和“赏”两个字组成。其中,“嗟”表示叹息或赞叹,而“赏”则表示欣赏或赞赏。因此,“嗟赏”整体上表示对某事物或某人的赞叹和欣赏,通常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在文学作品中,“嗟赏”常用于表达对美好事物或高尚品质的赞叹,如对自然景观、艺术作品或人物品德的赞美。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或文学性的表达中仍可见到。在专业领域,如艺术评论或文学批评中,“嗟赏”可以用来表达对作品的深入欣赏和评价。
同义词中,“赞叹”和“赞赏”更侧重于对事物的高度评价,而“赞美”和“赞扬”则更广泛地用于对各种美好事物的正面评价。反义词则表达了与“嗟赏”相反的负面情感和态度。
“嗟”字最早见于《说文解字》,表示叹息或赞叹。“赏”字则有欣赏、赞赏的含义,最早见于《诗经》。两者结合形成的“嗟赏”一词,可能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已有使用,但具体起源和演变过程需要进一步的语言学研究。
在**传统文化中,“嗟赏”常与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和道德追求相联系。在古代诗词中,文人常以“嗟赏”表达对自然美景或高尚品德的赞叹,体现了儒家文化中对美好事物的推崇和欣赏。
“嗟赏”一词给人以积极、正面的情感反应,联想到美好、高尚的事物。它激发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影响人们的审美和价值观。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在参观艺术展览时听到观众对某件作品的“嗟赏”,这种表达方式让我感受到人们对艺术的热爱和尊重。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嗟赏那山川的壮丽,如诗如画,令人心醉。”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如高山流水,配以悠扬的音乐,如古筝或笛声,营造出一种宁静而赞叹的氛围。
在英语中,“嗟赏”可以对应为“admire”或“appreciate”,但这些词汇在情感强度和文学性上可能不如“嗟赏”丰富。
“嗟赏”是一个富有情感和文学性的词汇,它不仅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赞叹,还体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欣赏。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嗟赏”有助于提升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1.
【嗟】
(形声。从口,差声。本义:叹词。表示忧感)。
感叹声。
【引证】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嗟叹使心伤。 、 唐·韩愈《师说》-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 清·刘开《问说》-嗟乎!…非此之由乎。 、 清·林觉民《与妻书》-嗟夫,谁知吾卒先汝。
【组词】
嗟乎、 嗟讶、 嗟异、 嗟悼
2.
【赏】
(形声。从贝,尚声。本义:赏赐;奖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赏,赐有功也。 、 《墨子经》-赏,上报下之功也。 、 《易·未济》-三年有赏于大邦。 、 《礼记·祭法》-尧能赏均刑法。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善人富谓之赏。 、 《周礼·载师》-赏田。 、 诸葛亮《出师表》-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 《史记·项羽本纪》-未有封侯之赏。
【组词】
赏捞、 赏口、 赏田、 赏首、 赏设、 赏赣、 赏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