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02: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02:15
“引车卖浆”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拉着车子卖浆水。浆水在这里指的是一种古代的饮料,类似于现在的酸梅汤或甜酒。这个成语的基本含义是指做小生意,尤其是指那些辛苦而微利的小买卖。
在文学作品中,“引车卖浆”常用来形容人物的贫困或生活的艰辛,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用这个成语来形容贾府衰败后的情景。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用来形容某人做小生意或小买卖的情况。在专业领域,如经济学或社会学,这个成语可能用来讨论小商贩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地位。
同义词:摆摊设点、小本经营、街头叫卖 反义词:大展宏图、高居庙堂、富甲一方
“引车卖浆”这个成语最早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具体出处难以考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基本保持不变,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社会背景下,其具体指代的内容可能有所变化。
在*传统文化中,小商贩往往被视为社会底层的一部分,他们的生活艰辛,收入微。因此,“引车卖浆”这个成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阶层和经济状况的差异。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同情和理解,因为它描绘了一幅辛苦劳作的画面。在联想上,可能会想到古代街头的热闹场景,或是现代小贩的勤劳身影。
在日常生活中,如果遇到朋友在做小生意,可能会用“引车卖浆”来形容他们的努力和不易。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引车卖浆声,街头巷尾,勤劳的身影。”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老人拉着装满浆水的小车,在古老的街道上叫卖。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清晨的叫卖声和车轮滚动的声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如“街头小贩”或“小本生意”也能传达相似的意思。
“引车卖浆”这个成语不仅反映了古代社会的生活状况,也提醒我们关注现代社会中小商贩的生存状态。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运用这样的成语可以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增强语言的表现力。
公子引车入市,侯生下见其客朱亥。
因为文体卑下,是‘~者流’所用的话。
1.
【引】
(会意。从弓丨。丨表示箭。箭在弦上,即将射发。本义:拉开弓)。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引,开弓也。 、 《孟子》-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 《淮南子·说林训》-引弓而射。 、 《战国策·楚策》-臣为王引弓,虚发而下鸟。 、 《史记·匈奴列传》-长城以后,引弓之国,受命单于。 、 《淮南子·人间训》-丁壮者,引弦而战。 、 明·魏禧《大铁椎传》-柄铁折叠环复…引之长丈许。
【组词】
引手、 引弓、 引满
2. 【车】 国际象棋中的一种棋子,它可以顺着平行于棋盘边的路随便走多少方格,假如没有其它棋子阻挡的话。
3.
【卖】
(会意。小篆字形。从出,从买。将收进的财物卖出。本义:以货物换钱。与“买”相对)。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徐灏曰:“出物货曰‘卖’,购取曰‘买’,祗一声之轻重。与物美曰‘好’,好之曰‘好’,物丑曰‘恶’,恶之曰‘恶’同例。窃谓‘买、卖’本是一字,后以其声异,故从‘出’以别之。”-卖,出物货也。 、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请卖爵子。 、 明·刘基《卖柑者言》-有卖果者。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 、 晁错《论贵粟疏》-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矣。
【组词】
卖炭得钱;出卖、 卖动、 卖缺、 卖冰、 卖婆、 卖婚、 卖爵、 卖货、 卖春、 卖契、 卖妻鬻子、 卖文
4.
【浆】
(从水,将声。本义:饮料)。
古代一种微酸的饮料。
【引证】
《说文》-浆,酢浆也。 、 《仪礼·公食礼》-饮酒浆饮俟于东房。 、 《三国志·诸葛亮传》-箪食壶浆。
【组词】
浆水、 浆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