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08: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08:53
“囊括四海”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将四海之内的一切都装进囊中”,比喻能力极大,能够包容或控制一切。这个成语强调的是一种无所不包、无所不能的境界。
在文学作品中,“囊括四海”常用来形容英雄人物的气概或帝王的雄心壮志。在口语中,它可能被用来夸张地描述某人的能力或影响力。在专业领域,如政治学或管理学,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组织的广泛覆盖和影响力。
“囊括四海”源自**古代的文献,最初用来形容帝王或英雄的宏伟志向。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用法逐渐扩展,现在可以用来形容任何具有广泛影响力或包容性的事物。
在文化中,“囊括四海”与“天下”概念紧密相关,反映了古代对统一和完整的追求。这个成语在社会背景中常用来强调领导者的远大抱负和广泛影响力。
这个成语给人以宏伟、壮丽的感觉,联想到广阔的天地和无限的可能性。它激发人们对力量和掌控的向往,同时也可能引发对权力滥用的担忧。
在个人生活中,我曾在一个商业会议上听到一位CEO用“囊括四海”来形容他的公司愿景,这让我印象深刻,感受到了他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巨大信心和决心。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囊括四海之心,铸就无疆之梦,星辰大海,皆在我胸。”
视觉上,可以联想到广阔的海洋和天空,听觉上,可能是海浪拍打岸边的声音,或者是风穿过广阔草原的声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encompass the globe”或“cover the world”,虽然意思相近,但“囊括四海”更具有文化和历史的深度。
“囊括四海”是一个富有力量和宏伟感的成语,它不仅描述了物理上的广泛覆盖,更象征着一种精神和志向。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样的成语可以增强语言的丰富性和表达的深度。
陛下智周万物,~。
秦始皇统一天下,让人们议论纷纷。汉代贾谊专门写《过秦论》分析秦为什么能统一天下,秦孝公雄心勃勃,支持商鞅变法,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原文如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1. 【囊】
2.
【括】
(形声。本义:结,扎束)。
用绳或带子结扎,捆束。
【引证】
《说文》。按,絜者,束也。-括,絜也。 、 《易·坤》。注:“结也。”-括囊。 、 《韩诗章句》-括,约束也。 、 《左传·襄公三十年》。注:“子结。”-卫北宫括。 、 《淮南子·齐俗》-羌人括领。 、 马中锡《中山狼传》-内狼于囊,遂括囊口。(内:纳。)
【组词】
括囊、 括发、 括结、 括约肌
3.
【四】
(指事。甲骨文字形,象鼻子喘息呼气之形。本义:数目。三加一所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四,阴数也。四分之。 、 《玉篇》-阴数次三也。 、 《仪礼·觐礼》。注:“谓乘马也。”-路下四亚之。 、 《书·尧典》-光被四表。 、 、 《诗·鄘风·干旄》-良马四之 、 刘邦《大风歌》-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中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做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6”。
【引证】
《宋史·乐志十七》-大吕、大簇用四字。
4.
【海】
(形声。从水,每声。本义:大海,海洋)。
百川会聚之处。后指邻接大陆而区域范围小于洋的咸水水体。
【引证】
《说文》。按,海势圆,就地心也。海味咸,湿热之气蒸也。海气绿,穹苍之映,云雾不能隔也。-海,天池也。以纳百川者。从水,每声。 、 《礼记·乡饮酒义》。注:“海水之委也。”-祖天地之左海也。 、 《孟子·告子下》-孙叔敖举于海。 、 清·梁启超《饮冰室合集·文集》-前途似海。 、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半壁见海日。
【组词】
近海、 沿海、 海岳、 海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