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6 04:27:2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6 04:27:23
“战战慄慄”是一个汉语成语,形容非常害怕、紧张的样子。字面意思是指身体因为恐惧而颤抖,心情极度不安。
在文学作品中,“战战慄慄”常用来描绘人物在面对极端恐惧或压力时的生理反应,增强情节的紧张感。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形容某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令其害怕的情况。在专业领域,如心理学,这个词汇可能被用来描述恐惧症患者的典型症状。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气和程度的差异,而反义词则完全表达了相反的情绪状态。
“战战慄慄”这个成语最早见于《诗经》,后来在《左传》等古籍中也有出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固定下来,成为描述恐惧状态的常用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恐惧和敬畏的表达是常见的主题,因此“战战慄慄”这样的词汇在文学和日常生活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这个词汇让我联想到黑暗、未知和危险,它传达了一种深层的恐惧和不安,让人感受到一种压抑和紧张的氛围。
在我的生活中,有一次在深夜听到奇怪的声音,我感到战战慄慄,心跳加速,直到确认是邻居家的猫才松了一口气。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夜深人静时,风声鹤唳,我战战慄慄,心中满是恐惧的阴影。”
结合恐怖电影中的紧张音乐和黑暗的画面,可以很好地体现“战战慄慄”的视觉和听觉联想。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rembling with fear”或“shaking like a leaf”,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传达的情感是相似的。
“战战慄慄”这个词汇在描述恐惧和紧张的情绪时非常有效,它不仅在汉语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而且在不同的文化和语言中都有相应的表达。了解和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丰富语言表达和理解文化背景都是非常重要的。
恒战战慄慄,不忘戒惧,所以欲永终天禄,恐为将来坚圣之驱除也。
1.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2.
【战】
(形声。从戈,单(占)声。本义:作战,打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战,斗也。 、 《左传·庄公十一年》-皆陈曰战。 、 《公羊传·庄公三十年》-春秋敌者言战。 、 《左传·庄公十年》-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乐府诗集·木兰诗》-将军百战死。 、 、 明·魏禧《大铁椎传》-挟矢以助战。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技击利巷战。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普法交战图。 、 宋·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时北兵已迫修门外,战、守、迁皆不及施。
【组词】
征战、 战阀、 战垒
3. 【慄】 ②。
4. 【慄】 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