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01: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01:40
小尽(xiǎo jìn)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月亮的阴历月份中不满30天的小月份,即29天的月份。在古代**,人们根据月亮的盈亏来计算时间,每个月的天数并不固定,因此有“大尽”(30天)和“小尽”(29天)之分。
在文学作品中,小尽可能被用来描述时间的流逝或特定的季节变化,尤其是在描述农历节日或农事活动时。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一些农村地区或传统节日相关的讨论中仍可能听到。在专业领域,如天文学或历史学中,小尽可能会被用来精确描述特定年份的月份长度。
小尽的词源直接关联到古代的农历系统。随着时间的推移,虽然公历(阳历)成为了主流的时间计算方式,但农历在一些文化和传统中仍然保留着重要地位,因此小尽**这一概念也得以保留。
在文化中,农历和相关的节气、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和社会意义。小尽**作为农历月份的一种,与农业生产、节日庆祝等活动紧密相关,反映了古代农业社会的时间观念和生活方式。
小尽可能让人联想到传统、乡土和时间的流逝。它可能唤起一种对过去的怀念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小尽可能不常被提及,但在讨论传统节日或家庭聚会时,了解农历月份的特性可以帮助更好地安排活动。
在诗歌中,小尽可以用来形容时间的短暂或珍贵:
小尽月华短,长情岁月深。 一朝春水去,不复旧时痕。
小尽可能让人联想到一轮不太圆满的月亮,或是夜晚的宁静和深邃。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概念可能存在于其他使用阴历的民族中,如伊斯兰教的农历(希吉拉历)中也有大小月的区分。
小尽作为一个描述农历月份特性的词汇,虽然在现代生活中使用频率不高,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历史信息,对于理解传统节日和农业社会的时间观念具有重要意义。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化背景和传统俗。
1.
【小】
(象形。据甲骨文,象沙粒形。小篆析为会意。从八,从|。本义:细;微。与“大”相对)。
同本义 。形容事物在体积、面积、数量、力量、强度等方面不及一般的或不及比较的对象。
【引证】
《说文》-小,物之微也。 、 《易·泰》。疏:“阴生消耗,故称小。”-小往大来。 、 《庄子·列御寇》。注:“细巧入人为小言。”?-彼所小言尽人毒也。 、 《诗·召南·小星》-嘒彼小星。 、 《诗·商颂·长发》-受小球大球。 、 《书·康诰》-怨不在大,亦不在小。
【组词】
小鹿儿、 小录、 小伙伙、 小话、 小单拱儿、 小唱
2.
【尽】
(尽原为“盡”的俗字;今为“盡”的简化字。会意。甲骨文字形表示手持刷子洗刷器皿。盛东西的器皿只有空了才能洗刷。本义:器物中空)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盡,器中空也。
【组词】
尽觞、 尽光
竭;完;没有了。
【引证】
《广韵》-尽,竭也,终也。 、 《小尔雅》-尽,止也。 、 《墨子经》-尽莫不然也。 、 《礼记·哀公问》。疏:“谓竭尽。”-固民自尽。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孟子》-尽信书。 、 《礼记·曲礼》-虚坐尽后,食坐尽前。 、 《墨子·公输》-攻械尽。 、 《墨子·七患》-民力尽于无用。 、 《荀子·哀公》-马力尽矣。 、 晋·陶渊明《桃花源记》-林尽水源。 、 唐·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 、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以尽吾齿。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三戒》-尽其肉。 、 《资治通鉴》-烧尽北船。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必尽吾力。 、 《聊斋志异·狼三则》-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组词】
尽言、 尽志、 尽哀、 尽盘将军、 尽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