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4:38:4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4:38:41
“旷岁持久”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指时间漫长且持续不断。它通常用来形容某件事情或状态持续了很长时间,没有结束的迹象。
在文学作品中,“旷岁持久”常用来描绘历史、战争或自然灾害等长时间持续的情况,强调时间的漫长和的持久性。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社会学等,它可能会被用来描述长期的社会现象或历史进程。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强调的时间长度和语境的适用性。反义词则强调时间的短暂和**的迅速变化。
“旷岁持久”这个成语的词源较为古老,其中的“旷岁”指的是时间漫长,“持久”则强调持续不断。在古代文献中,这个成语常用来描述战争、灾害等长期持续的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但仍保持其原有的基本含义。
在文化中,时间观念非常重要,“旷岁持久”这个成语体现了人对时间持续性的重视。在社会背景中,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描述那些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或克服的困难。
这个词汇带有一种沉重和漫长的情感色彩,让人联想到需要长期坚持和努力才能克服的困难。它可能让人感到一种无奈和疲惫,但同时也激发人们对坚持和毅力的尊重。
在个人经历中,我曾遇到过一个项目,需要长时间的持续努力才能完成。在这个过程中,“旷岁持久”这个成语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提醒我坚持不懈的重要性。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旷岁持久的雨季, 滋润了干涸的心田, 每一滴雨水, 都是坚持的见证。
视觉上,“旷岁持久”可能让人联想到绵延不绝的山脉或无尽的海洋。听觉上,它可能让人想起持续不断的雨声或风声,象征着时间的流逝和**的持续。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long-lasting”或“enduring”,它们都强调时间的持久性和**的持续性。不同文化中对时间的理解和表达方式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体现了对时间持续性的重视。
“旷岁持久”这个成语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情感色彩,它不仅描述了时间的漫长和*的持续,还体现了人们对坚持和毅力的尊重。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时间持续性的认识和感受。
1.
【旷】
(会义兼形声。从日,广声。本义:光明;明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旷,明也。 、 《玉篇》-旷,光明也。 、 《庄子·天地》-此人谓照旷。 、 《后汉书》-旷若发矇。
【组词】
旷旷
2.
【岁】
(形声。小篆字形。从步,戌(xū)声。“步”有经历的意思。古音“岁、戌”迭韵。本义:岁星。即木星)。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岁,木星也。 、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岁在星纪。
【组词】
岁君、 岁次
3.
【持】
(形声。从手,寺声。本义:拿着)。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持,握也。 、 《礼记·射义》-持弓矢审固。 、 《国语·越语》-有持盈。 、 晋·干宝《干将莫邪》-客持头往见楚王,王大喜。 、 《战国策·燕策》-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组词】
持仗、 持斧操斤、 持笔;持戟
4.
【久】
灸灼。“灸”的古字。
【引证】
《睡虎地秦墓竹简》-其腹有久故瘢二所。 、 《说文》-久,以后灸之,象人两胫后有距也。 、 《仪礼·既夕礼》。注:“当为灸。”-皆木桁,久之。
支撑。
【引证】
《周礼·庐人》。注:“犹柱也。今本以灸为之。”-久诸墙以观其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