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3:53: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3:53:12
吴音:吴音是指**古代吴地(今江苏、浙江一带)的方言音韵,特指古代吴语的音韵体系。吴音在汉语语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汉字的音读方面,对后世的汉语语音和方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吴音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吴越地区的方言。随着历史的演变,吴音在不同朝代有所变化,尤其是在汉字的音读方面,吴音对后世的汉语语音和方言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吴音在江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是语言的载体,也是文化传承的媒介。吴音的使用反映了江南地区的历史、文化和地理特色。
吴音给人以柔和、细腻的情感联想,它常常与江南水乡的美丽景色、温婉的民风联系在一起,给人以宁静、舒适的感觉。
在学*和研究汉语语音时,吴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吴音与现代汉语的发音差异,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语音的演变。
在创作诗歌时,可以利用吴音的特点来营造江南的氛围,如: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吴音可以联想到江南水乡的画面,如小桥流水、烟雨朦胧的景象。听觉上,吴音的柔和、细腻特点可以与江南的丝竹音乐相呼应。
在日语中,汉字的发音有“音读”和“训读”之分,其中“音读”部分受到了吴音的影响,尤其是在古代日本学*汉语时,吴音被广泛采用。
吴音作为汉语语音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语言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在文化传承和艺术创作中发挥着作用。通过对吴音的学*和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汉语语音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1.
【吴】
(会意。从口,从矢。矢(zè),象头的动作。合起来表示晃着头大声说话。本义:大声说话,喧哗) 同本义。
【引证】
《诗·周颂·丝衣》。传:“吴,哗也。”-不吴不敖,胡考之休。
2.
【音】
(指事。从言含一。甲骨文“言、音”互用,金文、小篆在“言中加一横,表示所发之音。本义:声音)。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音,声也。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 、 《白虎通·礼乐》-八音。一说笙、祝、鼓、箫、琴、埙、钟、磬也。 、 《礼记·乐记》-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声成文,谓之音。 、 《左传·昭公二十一年》-夫音,乐之舆也。 、 《庄子》-鸡狗之音相闻。 、 宋·苏轼《石钟山记》-北音清越。 、 清·姚鼐《登泰山记》-鸟兽音迹。
【组词】
音颡、 音强、 音制、 音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