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2:54: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2:54:05
底薪:底薪是指员工在完成基本工作任务后,无论业绩如何,都能获得的固定工资。它通常是员工薪酬结构中的基础部分,不包括奖金、提成、津贴等额外收入。
底薪一词源自对员工基本生活保障的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底薪的概念逐渐被纳入薪酬体系,成为确保员工稳定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底薪的意义和重要性各不相同。在一些国家,底薪是法律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而在其他国家,底薪可能只是薪酬结构的一部分。
底薪往往与稳定性和安全感联系在一起,它代表了员工在经济上的基本保障,但也可能让人联想到收入有限和缺乏激励。
在职业生涯的早期,我曾有一份底薪较低的工作,但通过不断努力和提升业绩,我逐渐增加了收入,这段经历让我深刻理解了底薪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在诗歌中,底薪可以被用来象征稳定的基础:
底薪如磐石, 支撑着生活的每一天, 虽不华丽,却坚实可靠。
底薪可能让人联想到稳定的收入曲线图,或者是银行账户中每月固定的入账通知声。
在不同国家,底薪的定义和重要性各异。例如,在一些欧洲国家,底薪往往较高,以确保员工的基本生活质量,而在一些发展**家,底薪可能较低,依赖于额外的奖金和提成。
底薪作为薪酬体系的基础,对于确保员工的基本生活需求至关重要。它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经济安全,也反映了社会对劳动者的尊重和保障。在学*语言和表达中,理解底薪的含义和作用,有助于更准确地沟通和理解职场文化。
1.
【底】
(形声。从广(yǎn),氐(dǐ)声。本义:止住;停滞)。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底,止居也。 、 《左传·昭公元年》-勿使有壅蔽湫底。
2.
【薪】
同本义。
【引证】
《说文》-薪,荛也。 、 《礼记·月令》。注:“大者可析谓之薪。”-收秩薪柴。 、 《周礼·委人》。注:“粗者曰薪,细者曰蒸。”-薪蒸材木。 、 《诗·小雅·无羊》-以薪以蒸。 、 《管子·轻重甲》-农夫得居装而卖其薪荛。 、 《礼记·曲礼》-某有负薪之忧。 、 《孟子》-毁伤其薪木。 、 《聊斋志异·狼三则》-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
【组词】
薪火、 薪桂、 薪柴、 薪樵
可以劈开来用的粗大木柴。
【引证】
《孟子·梁惠王上》-明足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 唐·白居易《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 《资治通鉴·唐纪》-负薪刍助之。 、 宋·苏洵《六国论》-抱薪救火。
【组词】
薪采、 薪桂、 薪蒸、 薪火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