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6:2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6:28:24
“因利制权”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根据利益来制定策略或采取行动。这个成语强调在决策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利益因素,以此来决定采取何种策略或行动。
在商业、政治、军事等领域,这个成语经常被用来描述决策者如何根据当前的利益格局来制定策略。在文学作品中,它可能被用来描绘人物的精明或策略性思维。在口语中,人们可能用它来赞扬某人的决策智慧或批评某人的功利主义。
同义词:权宜之计、因势利导、随机应变 反义词:墨守成规、固步自封
这些同义词和反义词都反映了在决策时是否灵活考虑利益和形势的变化。
“因利制权”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兵法和策略书籍,强调在战争或竞争中根据利益来制定策略的重要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概念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在中国文化中,这个成语体现了实用主义和策略性思维的重要性。在社会背景中,它反映了人们在面对复杂情况时需要灵活应对的现实。
这个成语可能让人联想到精明、策略和智慧。它可能激发人们对策略性思维的赞赏,也可能引发对功利主义的警惕。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需要在各种情况下运用“因利制权”的思维,比如在职业发展、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在风云变幻的商海中,因利制权,方能驾驭波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个智者在地图前沉思,制定策略的场景。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紧张或策略性的背景音乐,来增强这种决策的氛围。
在英语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to act according to the circumstances”或“to adapt to the situation”,但这些表达没有“因利制权”那样强调利益因素。
“因利制权”这个成语强调了在决策时考虑利益的重要性,它不仅适用于商业和政治,也适用于个人生活的各个方面。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帮助我们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
1.
【因】
(会意。从囗(wéi)大。大,人。甲骨文字形,象人在车席子上。本义:“茵”的本字,坐垫,车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朱骏声注:“囗大俱非义。江氏永曰:‘象茵褥之形,中象缝线文理。’按即茵之古文。江说是也。”-因,就也。
2.
【利】
(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本义:刀剑锋利,刀口快)。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利铦也。 、 《易·系辞》-其利断金。 、 《老子》-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 《荀子·劝学》-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 《孟子·公孙丑下》-兵革非不坚利也。
3.
【制】
制、製本同一词,后来分化,“製”用于具体的制 造,“制”且于抽象的制作。(会意。小篆字形,左边是“未”,右为刀。“未”即有滋味,乐于裁制。本义:裁断;制作)。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制,裁也。 、 《淮南子·主术》-贤主之用人也,犹巧工之制木也。 、 《诗·豳风·东山》-制彼裳衣。 、 《孟子》-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组词】
制割、 制义、 轧制;机制;仿制;自制;试制;研制、 配制;提制、 精制;中国制
4.
【权】
(形声。从木,雚(guàn)声。本义:黄花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权,黄华木也。从木,雚声。 、 《尔雅·释木》。又如:权舆(草木萌发的状态)-权,黄英。 、 《诗·秦风·权舆》-于嗟乎,不承权舆。 、 《大戴礼记·诰志》-于时冰泮发蛰,百草权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