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1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15:35
拥慧扫门(yōng huì sǎo mén)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拿着扫帚在门前恭敬地迎接贵客。这个成语出自《史记·高祖本纪》,原文是“拥慧先驱”,意指拿着扫帚为贵客清扫道路,表示对贵客的极大尊敬和欢迎。
在文学作品中,拥慧扫门常用来形容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接待和尊敬。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或文学创作中,它能够传达一种古典而庄重的氛围。
拥慧扫门源自古代的礼仪文化,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尊贵客人的接待礼仪。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下,它仍然被用来传达一种古典的尊敬和热情。
在传统文化中,拥慧扫门**体现了对客人的尊重和礼貌,这种文化观念在现代社会中仍然有所体现,尤其是在正式的社交场合或对重要人物的接待中。
这个成语给人一种古典、庄重的感觉,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礼仪和尊贵的氛围。在使用这个成语时,可以传达出对对方的尊重和热情。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太可能实际使用拥慧扫门这样的行为,但在某些正式的社交场合,如接待重要客人或参加正式宴会时,可以通过其他方式表达类似的尊重和热情。
在创作诗歌或故事时,可以利用拥慧扫门这个成语来营造一种古典的氛围,或者用来形容主人对客人的热情接待。
想象一下,一位穿着古代服饰的人手持扫帚,在门前恭敬地等待贵客的到来,这样的画面可以带来一种古典美的视觉联想。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完全对应的成语,但类似的表达尊敬和热情的行为或成语在不同文化中都有所体现。
拥慧扫门这个成语虽然不常在现代口语中使用,但它体现了古代礼仪文化的一部分,对于理解**传统文化和礼仪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适当的语境下使用这个成语,可以增添语言的丰富性和文化深度。
后上朝太公,太公拥篲迎门,却行欲拜。
分首判袂,叙别之辞;~,迎迓之敬。
1.
【拥】
(形声。从手,雍声。本义:抱)。
同本义。
【引证】
汉·刘向《列女传》-闭门,聚众鸣鼓。众恐,拥柱而歌。
【组词】
拥树、 拥矢、 拥社、 拥持、 拥膝
2.
【彗】
(会意。甲骨文象扫竹之形,本是象形字。小篆增加“又”(手),构成了会意字。本义:扫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彗,埽竹也。 、 《礼记·曲礼》-国中以策彗卹勿驱。 、 《史记·孟荀传》-拥彗先驱。 、 《汉书·王褒传》-忽若彗泛画涂。 、 《汉书·高帝纪》-太公拥彗。
【组词】
彗汜画涂
3. 【扫】
4.
【门】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门形。“门”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双扇门,门)。
同本义 。房屋垣墙等建筑物,在出入通口处所设可开关转动的装置。古代门与户有别,一扇曰户,两扇曰门;又在堂室曰户,在区域曰门。
【引证】
、 《白虎通》-五祀,门以闭藏自固也。 、 《墨子·号令》-门常闭。 、 陶渊明《归去来辞》-门虽设而常关。
【组词】
门阑、 门钉、 门楔、 门吊儿、 门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