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8:45: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8:45:38
“倾邪”是一个汉语词汇,字面意思是指行为不正、偏离正道。它通常用来形容人的品行不端,或者行为违背道德规范和社会公序良俗。
在文学作品中,“倾邪”可能用来描绘反面角色或描述某种不良的社会现象。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较强的贬义色彩,用来批评或指责某人的不当行为。在专业领域,如法律或伦理学中,“倾邪”可能被用来讨论道德失范或违法行为。
“倾邪”一词源于古代汉语,其中“倾”意为倾斜、偏离,“邪”意为不正、邪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含义基本保持稳定,但在现代汉语中,其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
在**传统文化中,“倾邪”与儒家强调的“正直”和“仁义”形成鲜明对比。在现代社会,这个词汇仍然用来批判那些违背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行为。
“倾邪”这个词汇通常带有一种负面情感,让人联想到不诚实、不道德的行为。它可能引发人们对道德失范的担忧和对正义的渴望。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会用“倾邪”来形容那些不遵守规则、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例如,在新闻报道中看到某些官员的腐败行为,我可能会用这个词汇来表达我的不满和批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倾邪”:
在光明的彼岸,
倾邪的阴影悄然蔓延,
正义的剑,
斩断那不正的缘。
“倾邪”可能让人联想到阴暗的画面,如夜晚的阴影、扭曲的树影等。在听觉上,可能让人想到低沉、不和谐的音乐,如某些恐怖电影的背景音乐。
在英语中,“倾邪”可以对应词汇如“malicious”或“wicked”,虽然这些词汇在语义上有所重叠,但“倾邪”更强调行为的不正当和偏离正道。
“倾邪”这个词汇在描述不道德行为时非常有用,它不仅传达了行为的负面性质,还强调了其对社会规范的违背。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更准确地表达对不良行为的批评和不满。
1.
【倾】
(会意兼形声。从人,从顷,顷亦声。“顷”有偏侧的意思。从人,多表示人的动作行为。本义:偏侧)。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倾,仄也。 、 《礼记·曲礼下》。注:“倾或为侧。”疏:“倾,欹侧也。”-倾则奸。 、 《论语·季氏》-安无倾。 、 《淮南子·说山》-重钧则衡不倾。 、 曹植《洛神赋》-日既西倾。 、 《战国策·秦策》-倾耳而听。 、 《老子》。释文:“不正貌。”-高下相倾。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俯身倾耳。
【组词】
倾葵、 倾倚、 倾低、 倾昃、 倾返、 倾柯、 倾倚
2.
【邪】
(mòyé)。
古同疑问词“耶”。
【引证】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欺秦邪。 、 《世说新语·自新》-令名不彰邪。 、 唐·柳宗元《柳河东集》-何预我邪。 、 唐·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是且非邪。 、 唐·韩愈《朱文昌校昌黎先生集》-肖于器邪。 、 《资治通鉴》-可迎之邪。 、 《资治通鉴·汉纪》-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邪,语助词,表反诘,吗)! 、 清·薛福成《观巴黎油画记》-此画果真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