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0:42: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0:42:09
板脸:这个词汇的字面意思是形容一个人的面部表情严肃、不带笑容,显得生硬或不友好。在汉语中,它通常用来描述某人因为生气、不满或者想要表达严肃态度时所呈现出的面部表情。
文学:在文学作品中,“板脸”常常用来描绘角色的性格特征或者情绪状态,增强人物形象的立体感。 口语:在日常对话中,人们可能会用“板脸”来形容某人的表情,以此来传达对对方情绪的观察或评价。 专业领域:在心理学或人际交往的研究中,“板脸”可能被用来分析人的非言语沟通方式。
同义词:严肃、冷脸、面无表情 反义词:笑脸、和颜悦色、笑容可掬
“板脸”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板”和“脸”两个字组成,形象地描述了面部表情的僵硬状态。在汉语中,这种表达方式已经存在了很长时间,是描述人类情绪和态度的一种常见方式。
在**文化中,面部表情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非言语沟通方式。因此,“板脸”这样的词汇在描述人际交往时尤为重要,它反映了社会对于情绪表达的期待和规范。
“板脸”这个词汇往往让人联想到紧张、不愉快的氛围,可能会引起听者的警惕或不安。在交流中,如果一方板着脸,可能会导致沟通的障碍。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会遇到需要板着脸的情况,比如在严肃的会议中或者面对不礼貌的行为时。这种表情可以帮助我们传达出不容忽视的信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脸如冬日的冰川,板着,无声地诉说着内心的寒冷。”
视觉上,“板脸”可能让人联想到雕塑般的面部表情,缺乏活力和变化。听觉上,可能会让人想到沉默或低沉的语调。
在不同文化中,面部表情的解读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一些西方文化中,保持“板脸”可能被视为不够开放或友好。
“板脸”这个词汇在描述人的情绪和态度时非常有用,它不仅帮助我们理解他人的情绪状态,也指导我们在特定情境下如何调整自己的表情。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掌握这样的词汇对于提高沟通效率和理解他人意图至关重要。
1.
【板】
(形声。从木,反声。《说文》作“版”。本义:片状的木头。后凡施于宫室器用的片状物皆可称板)。
木板。 同: 版
【引证】
《玉篇》-板,木片也。 、 《诗·秦风 ·小戎》-在其板屋,乱我心曲。 、 《公羊传·定公十二年》。注:“八尺曰板。”-五板而堵。 、 《诗·鸿雁》传-一丈为板。 、 《礼记·檀弓》。-今一日而三斩板。
【组词】
板舆、 板梯、 板箱
2.
【脸】
(形声。从肉,佥(qiān)声。古代表示人的整个面部用“面”。“脸”字在魏晋时期才出现,只表示两颊的上部,到了唐宋时期,口语中才用“脸”表示整个面部。本义:两颊的上部)。
同本义。
【引证】
吴均《小垂手》-蛾眉与曼脸,见此空愁人。 、 白居易《昭君怨》-满面黄沙满鬓风,眉销残黛脸销红。 、 杜牧《冬至日寄小侄阿宜》-头圆筋骨紧,两脸明且光。
【组词】
脸蛋、 脸巴子、 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