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51: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51:38
“丐棍”这个词汇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乞丐或者流浪者,尤其是那些以乞讨为生的人。字面意思可以理解为“乞丐的棍子”,这里的“棍”可能指的是乞丐用来支撑身体或者作为乞讨工具的棍子。
在文学作品中,“丐棍”可能被用来描绘社会底层人物的形象,反映社会的不公和贫困问题。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用来形容那些不务正业、依赖他人生活的人。在专业领域,如社会学或城市研究中,可能会更中性地使用这个词汇来描述特定的社会现象。
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在于语境和情感色彩的不同,例如“乞丐”可能更中性,而“丐棍”可能带有更多的贬义。
“丐棍”这个词汇的词源较为直接,由“丐”(乞丐)和“棍”(棍子)组成。在历史上,乞丐常常使用棍子作为辅助工具,因此这个词汇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含义。
在**传统文化中,乞丐往往被视为社会底层的一部分,他们的存在反映了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困问题。在现代社会,随着社会福利的改善,乞丐的数量有所减少,但这个词汇仍然被用来讨论社会问题。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丐棍”这个词汇可能引发同情、厌恶或者无奈的情感反应。它可能让人联想到贫困、无助和社会的不公。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能很少直接使用这个词汇,但在讨论社会问题或者观看相关影视作品时,可能会接触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丐棍”来描绘一个寒冷夜晚的街头景象,通过这个形象来表达对社会底层人物的关怀和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看到“丐棍”这个词汇,可能会联想到街头乞讨的场景,听到寒风中乞丐的呼喊声。
在不同文化中,乞丐的形象和称呼可能有所不同,但都反映了社会底层的生活状态和社会问题。
“丐棍”这个词汇虽然带有一定的贬义,但它也是社会现实的一部分。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和正确使用这个词汇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社会问题,并在交流中传达更加准确的信息。
1.
【丐】
乞求,乞讨。
【引证】
《通俗文》-求愿曰匃。 、 《广雅》-匃,求也。 、 《左传·昭公六年》-不强丐。 、 《左传·昭公十六年》-毋或匄夺。 、 《史记·外戚世家》-丐沐沐我。 、 《字汇》-丐,乞也。 、 《左传·昭公六年》-不抽屋,不强丐。
【组词】
丐饭;丐物;丐食;丐计、 丐施、 丐贷、 丐养
求,请求。
【引证】
孙文《序》-邹君海滨,以所辑黄花冈烈士事略丐序于予。
【组词】
丐命、 丐祠、 丐退、 丐留、 丐贷
2.
【棍】
棍棒。
【引证】
《元曲选·纪君祥·赵氏孤儿》-是那一个实丕丕将着粗棍敲,打的来痛杀杀精皮掉。
【组词】
大棍;齐眉棍;三节棍;二节棍;大梢子棍;手捎子棍
品行很坏的人。
【引证】
元·康进之《李逵负荆》-山儿,我如今放你去,若拿得这两个棍徒,将功折罪;若拿不得,二罪俱罚。
【组词】
赌棍;淫棍;恶棍;棍虎;棍类;棍精、 讼棍;棍徒、 棍骗、 棍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