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8:59:1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8:59:19
词汇“[帖胁]”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经过查询,这个词组可能是一个误输入或者是特定领域的术语,但在常规的汉语使用中并不存在。因此,我将基于假设的词汇“帖胁”进行分析,假设它是一个组合词,由“帖”和“胁”两个字组成。
结合这两个字,假设“帖胁”意味着通过某种方式使人顺从或屈服。
由于“帖胁”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其词源和演变无从考证。
在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的社会中,“帖胁”这样的词汇可能会引起人们对权力滥用和道德问题的关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警惕任何形式的帖胁行为,维护自己和他人的权益。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帖胁”来描绘一种无形的力量,如:
在无声的帖胁下,
心灵如同被束缚的鸟,
渴望着自由的天空。
如果“帖胁”是一个有效的词汇,可能在不同语言中有对应的词汇,如英语中的“coerce”或“intimidate”。
尽管“帖胁”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通过假设和分析,我们可以理解词汇组合的可能含义和其在语言表达中的潜在作用。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词汇的多样性和细微差别是非常重要的。
1.
【帖】
(形声。从巾,占声。本义:古代字写在布帛上叫帖)。
写在帛上的书签。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木部曰:“检,书署也。”木为之谓之检,帛为之则谓之帖,皆谓幖题,今人所谓签也。”-帖,帛书署也。
2.
【胁】
(形声。从肉(月),劦(xié)声。本义:腋下肋骨所在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腋下之名也。其骨谓之肋,牲体则谓之拍。-胁,两膀也。 、 《素问·至真要大论》-两胁里急。 、 《管子·版法》。注:“盾或著之于胁,固曰胁盾。”-兵尚胁盾。 、 《仪礼》-脊胁肺肩在上。 、 明·魏禧《大铁椎传》-右胁夹大铁椎。 、 《徐霞客游记·游黄山记》-越天都之胁。
【组词】
胁胑、 胁窝里、 胁不沾席、 胁骨、 胁衣、 胁肢、 胁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