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57: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57:37
“点手划脚”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通过手指和脚的动作来指示或表达意图。基本含义是指用手指点或用脚划动来示意或指挥,通常用来形容人在说话时用手脚的动作来辅助表达,强调动作的生动和形象。
在文学作品中,“点手划脚”常用来描绘人物生动活泼的交流方式,增强场景的动态感。在口语中,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人说话时动作夸张或过于激动。在专业领域,如戏剧或表演艺术中,这个词汇可能用来指导演员如何通过肢体语言增强表演效果。
同义词“指手画脚”和“比手划脚”在意义上与“点手划脚”相近,都强调通过肢体动作辅助表达。反义词“沉默寡言”和“言简意赅”则表示说话简洁或不善言辞,与“点手划脚”的生动形象形成对比。
“点手划脚”作为一个成语,其词源较为模糊,可能源自古代人们在交流时*惯使用手势和肢体动作来辅助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描述人们在说话时的生动表现。
在文化中,肢体语言一直被认为是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点手划脚”这个成语反映了人对于肢体语言在交流中的重视和运用。
这个成语给人带来的情感反应通常是积极的,因为它描绘了一种生动活泼的交流方式,让人联想到热情和活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曾见过老师在课堂上点手划脚地讲解复杂的概念,使得学生们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他的话语如春风,点手划脚间,花开满园。”
想象一个人在舞台上点手划脚地表演,伴随着激昂的音乐,这种场景会给人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
在西方文化中,类似的表达可能是“gesticulating wildly”,强调通过夸张的手势来表达情感或意图。
“点手划脚”这个成语不仅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也反映了肢体语言在人类交流中的重要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这个成语可以增强交流的生动性和效果。
只见知观指点扛棺的,正在那里点手划脚时节,公人就一把擒住了。
1. 【点】 收拾;贿赂。
2.
【手】
(象形。小篆字形,象伸出五指形。本义:人体上肢的总称,一般指腕以下的部分)。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手,拳也。 、 《易·说卦》-艮为手。 、 《素问·阴阳别论》。注:“手谓气口。”-三阴在手。 、 《礼记·少仪》。注:“手拜,手至地也。”-则不手拜。 、 《公羊传·宣公六年》注-头至手曰拜手。 、 《诗·邶风·北风》-携手同行。 、 、 《诗·邶风·击鼓》-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组词】
手纽、 手杻、 手脚了得、 手帕交、 手击子、 手本、 手式、 手灵、 手械、 手梏、 手格、 手理
3. 【划】
4.
【脚】
传统戏曲中的人物类型。
【引证】
《说文》-崛,山短高也。 、 《埤苍》-崛,特立也。 、 张衡《西京赋》-神明崛其特起。 、 《文选·扬雄·甘泉赋》-洪台崛其独出兮。
【组词】
脚儿、 脚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