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4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47:58
嘤声:这个词汇通常用来形容**或婴儿发出的细小、柔弱的声音,带有一种娇嫩和可爱的感觉。字面意思是指那种轻微的、几乎听不见的叫声。
嘤声的词源较为古老,源自古代汉语,形容**的叫声。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范围逐渐扩大,不仅限于鸟类,也用来形容婴儿或小动物的声音。
在**文化中,嘤声常与自然和谐、宁静美好的生活场景联系在一起,象征着和平与安宁。
嘤声给人以温馨、宁静的情感反应,联想到清晨、自然和生命的初生,带来一种平和与希望的感觉。
在日常生活中,嘤声可能出现在描述自然环境或家庭场景中,如描述早晨的鸟鸣或婴儿的哭声。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晨曦微露,嘤声初起,唤醒了沉睡的花朵,带来了新的一天的希望。”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清晨的森林画面,**在树枝上嘤嘤叫着;结合音乐,可以是一段轻柔的钢琴曲,伴随着鸟鸣声。
在英语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chirp”或“tweet”,用来形容鸟类的叫声,但不如“嘤声”那样带有细腻和娇嫩的意味。
嘤声这个词汇在汉语中具有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不仅形容声音,也传递了一种生活的美好和宁静。在语言学*和表达中,正确使用这样的词汇可以增强语言的细腻度和表现力。
1.
【嘤】
(形声。从口,婴声。双音词“嘤嘤”。本义:鸟鸣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嘤,鸟鸣也。 、 《诗·小雅·伐木》-鸟鸣嘤嘤。 、 《楚辞·悼乱》-山鹊兮嘤嘤。 、 《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组词】
嘤呦、 嘤鸟、 嘤声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