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2:43: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2:43:17
词汇“[和声署]”在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它可能不是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或者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由于缺乏具体的信息和上下文,我将尝试从几个可能的角度对其进行分析。
由于“和声署”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我们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基本定义。如果它是一个特定领域的术语,比如音乐领域,它可能指的是一个负责和声创作或编排的机构或部门。
如果“和声署”是一个音乐领域的术语,它可能在讨论音乐创作、音乐理论或音乐教育时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如果提到“和声署”,可能是比喻性的用法,用来描述和谐、协调的场景或组织。
由于缺乏具体定义,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同义词可能包括“和谐部门”、“协调机构”等,反义词可能包括“不和谐”、“冲突部门”等。
由于“和声署”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我们无法探讨其词源和演变。
如果“和声署”是一个特定文化或社会背景下的术语,它可能反映了该文化对和谐与协调的重视。
对于不熟悉该词汇的人来说,“和声署”可能会引起好奇和探索的欲望,因为它听起来像是一个专业且神秘的机构。
由于“和声署”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个人应用的例子可能较少。如果我在音乐学院学习,我可能会在课程中遇到这个词汇。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在这片和声署编织的乐土上,每个音符都跳跃着生命的节奏。”
由于“和声署”可能与音乐相关,它可以联想到和谐的音乐旋律,或者是音乐厅中演奏的场景。
如果“和声署”是一个特定文化中的术语,我们可以比较它在其他文化中是否有对应的词汇或概念。
由于“和声署”不是一个常见的词汇,我对它的理解有限。在语言学习和表达中,了解特定领域的术语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我们更准确地沟通和理解专业内容。
1. 【和】 ——用于“搀和”(chānhuo)、“搅和”jiǎohuo、“暖和”nuǎnhuo、“热和”rèhuo、“软和”(ruǎnhuo)。
2.
【声】
(形声。从耳,殸(qìng)声。“殸”是古乐器“磬”的本字,“耳”表示听。本义:声音;声响)。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声,音也。 、 《礼记·乐记》-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 、 《虞书》-声依永律和声。 、 《礼记·郊特牲》-凡声阳也。 、 《诗·齐风·鸡鸣》-苍蝇之声。 、 《诗·小雅·车攻》-有闻无声。 、 柳宗元《永州八记》-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 唐·白居易《琵琶行(并序)》-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 《孟子·梁惠王下》-百姓闻王钟鼓之声,管龠之音。
【组词】
声叉、 声嘶、 声如洪钟、 声振林木、 声动梁尘
3.
【署】
(形声。从网,者声。部署任务,各有系统,故从网。本义:布置;部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署,都署有所系属。 、 《广雅》-署,置也。 、 《国语·鲁语》-署位之表也。 、 《汉书·高帝纪》-部署诸将。
【组词】
部署、 署用、 署事、 署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