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1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18:24
开元通宝 是古代的一种货币名称,主要流通于唐朝时期。"开元" 指的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年号(公元713年至741年),"通宝" 意为流通的宝货。这种货币的铸造标志着货币制度的一次重大改革,从以重量命名的货币(如半两、五铢)转变为以年号命名的货币。
在文学中,"开元通宝" 可能被用来象征唐朝的繁荣和稳定,或者作为一种历史背景的描述。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历史学、考古学和收藏界,它是一个专业术语。
同义词:唐钱、古币 反义词:现代货币(如人民币、美元)
"开元通宝" 的名称来源于唐朝的年号和货币的流通性质。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货币逐渐退出了流通领域,但在收藏和研究领域仍然具有重要价值。
在唐朝,"开元通宝" 的铸造和流通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政治稳定。它也是**货币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货币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开元通宝" 可能让人联想到古代的繁华市集、丝绸之路的贸易往来,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和艺术成就。它也可能唤起对历史的敬畏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
在参观历史博物馆时,我曾亲眼见过开元通宝,那种历史的厚重感和文化的传承让我深受触动。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开元通宝映古韵,千载流转话沧桑。”
想象一枚开元通宝在手中旋转,金属的冷光和历史的重量交织在一起。可以配以古筝的悠扬旋律,营造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货币如罗马的第纳尔(Denarius)也有着类似的历史和文化意义,但每个文化都有其独特的货币历史和象征意义。
"开元通宝" 不仅是一个历史词汇,也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桥梁。它让我意识到语言不仅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和历史的载体。在语言学*中,了解这样的词汇能够丰富我们的知识体系,增强我们对文化多样性的理解和尊重。
1.
【开】
(会意。小篆字形,两边是两扇门,中间一横是门闩,下面是一双手,表示两手打开门闩之意。本义:开门)。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開,张也。 、 《老子》十章-天门开阖。 、 《老子》-善闭,无关楗而不可开。 、 《易·系辞上》-开物成务。 、 《乐府诗集·木兰诗》-开我东阁门。 、 《资治通鉴·唐记》-遂开门纳众。 、 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开轩面场圃。 、 《广东军务记》-午后又开西门归德门。
【组词】
开城、 开门钱
2.
【元】
(会意。从一,从兀。甲骨文字形。象人形。上面一横指明头的部位。上一短横是后加上去的,依汉字造字规律,顶端是一横的,其上可加一短横。本义:头)。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按,当训首也。-元,始也。 、 《左传·襄公九年》-元,体之长也。 、 《仪礼·士冠礼》-始加元服。 、 《左传·僖公三十三年》-狄人归其元。 、 《左传·哀公十一年》-归国子之元。 、 《孟子》-勇士不忘丧其元。 、 《礼记·曲礼》。注:“头也。”-牛曰一元大武。 、 《新唐书》-吐蕃叛换方炽,敬玄失律,审礼丧元,安可更为西方生事?
【组词】
元首
3. 【通】
4.
【宝】
(形声。甲骨文字形,象房子里有贝和玉,表示家里藏有珍宝,会意。在西周金文里,又加上一个声符“缶”(古音与“宝”同)。本义:珍宝)。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宝,珍也。 、 《诗·大雅·桑柔》-稼穑维宝。 、 《诗·大雅·崧高》-以作尔宝。 、 《谷梁传·定公八年》-宝玉者,封圭也。 、 《国语·鲁语》。注:“玉也。”-以其宝来奔。 、 《论语》-怀其宝。 、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和氏壁天下人所共传宝也。 、 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戴朱缨宝饰之帽。
【组词】
珠宝;宝函、 珍宝、 宝肆、 宝冕、 宝钏、 宝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