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3:55:5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55:52
词汇“宵中”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可能源自古代汉语,具有特定的文化背景和历史含义。以下是对该词汇的深入学*和分析:
“宵中”字面意思是指夜晚的中间时段,即夜深时分。在古代汉语中,“宵”指夜晚,“中”指中间或中央,因此“宵中”可以理解为夜晚的中间时段,大约是午夜时分。
在文学作品中,“宵中”可能用来描绘深夜的静谧或神秘氛围,如“宵中月色清如水”。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或历史语境中,它可能被用来表达特定的情感或氛围。
“宵中”的词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特别是在古代文献和诗歌中常见。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的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但在某些文学作品中仍然保留其独特的韵味。
在**传统文化中,夜晚常常被赋予神秘和诗意的色彩。因此,“宵中”这个词汇可能在古代文学和诗歌中被用来表达深夜的静谧和深邃。
“宵中”可能让人联想到宁静的夜晚、孤独的思考或深邃的梦境。它可能唤起一种深沉、内省的情感。
在现代生活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某些特定的文学创作或历史研究中,它可能被用来表达特定的文化或历史背景。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宵中,星辰沉默,我在月光下寻找失落的诗篇。”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幅描绘深夜月色的画面,宁静而神秘。结合音乐,可以选择一些轻柔的钢琴曲,营造出深夜的静谧氛围。
在其他语言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宵中”的词汇,但类似的表达如“midnight”(英语)或“minuit”(法语)可以传达相似的深夜时段的概念。
“宵中”这个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见,但它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意义。在学*和使用这个词汇时,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汉语的韵味和传统文化的美。
1.
【宵】
(形声。从宀(mián),肖声。从“门”表夜间昏暗。本义:夜晚)。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宵,夜也。 、 《书·尧典》-宵中星。 、 《周礼·司寤氏》-禁宵行者。 、 《淮南子·精神》。注:“长夜之中也。”-甘暝太宵之长。 、 《尔雅·释鸟》。樊注:“夜为农驱兽者也。”-宵扈宵。 、 《诗·豳风·七月》-昼尔于茅,宵尔索宵。 、 李白《塞下曲》-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 、 宋·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组词】
宵烟、 宵宿、 宵夕、 宵中、 宵分、 宵行、 宵征、 宵朗
2.
【中】
正对上;射中,正着目标。
【引证】
《考工记·桃氏》。司农注:“谓穿之也。”-中其茎。 、 《荀子·彊国》。注:“击也。”-敌中则夺。 、 欧阳修《卖油翁》-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 宋·欧阳修《醉翁亭记》-射者中。 、 清·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中而轻发。 、 《聊斋志异·促织》-幸啄不中。
【组词】
中靶;猜中了;命中、 看中、 中雀、 中钩、 中的、 中鹄
受到;遭到。
【引证】
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欲中守法。 、 《说岳全传》-前番我王兄误中你的诡计,在青龙山上,被你伤了十万大兵。
【组词】
中霜、 中酒、 中暍、 中疾、 中恶、 中暑;中弹;中埋伏;中煤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