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7:50: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7:50:11
词汇“古则”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的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最契合的角度来进行探讨。
“古则”字面意思指的是古代的规则、法则或原则。它通常用来指代古代社会、文化或法律中的规范和准则。
在文学作品中,“古则”可能用来描述古代社会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如“遵循古则,方能立于不败之地。”在口语中,这个词汇可能不太常用,但在讨论历史或传统文化时可能会出现。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法学或社会学中,“古则”可能用来指代古代的法律制度或社会规范。
“古则”由“古”和“则”两个字组成。“古”指古代,“则”指规则或准则。这个词汇在古代文献中有所体现,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使用频率逐渐降低。
在**传统文化中,“古则”常常与儒家思想中的“礼”和“义”相联系,强调遵循古代的道德和行为规范。在社会背景中,它可能被用来强调传统价值的重要性。
“古则”给人一种庄重、严肃的感觉,联想到古代的智慧和秩序。它可能激发人们对传统的尊重和对历史的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我可能不会经常使用“古则”这个词汇,但在阅读历史书籍或参与传统文化活动时,可能会遇到并思考其意义。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古则如山,巍峨不动,岁月流转,其志不移。”
想象一幅古代宫廷的画面,官员们遵循着古则行事,这种场景可能带来一种庄严和秩序感。
在其他文化中,类似的词汇可能是“ancient law”或“old customs”,它们在各自的文化中也有着类似的含义和用法。
“古则”是一个具有历史和文化深度的词汇,它提醒我们尊重和学古代的智慧。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文化传统和历史背景。
1.
【古】
(会意。从十,从口。本义:古代。一般分为太古、上古、中古、近古)。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古,故也。 、 《仪礼·士冠礼》。注:“大古,唐虞以上。”-大古冠布。 、 《谷梁传·桓公三年》。注:“古,谓五帝时。”-以是为近古也。 、 《文选·张衡·东京赋》-慨长思而怀古。 、 《书·康诰》-别求闻由古先哲王。 、 《吕氏春秋·察今》-故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古今一也,人与我同耳。 、 清·黄宗羲《原君》-故古之人君,量而不欲入者,许由、务光是也。
【组词】
远古、 古字、 古器、 古货、 古贤
2.
【则】
(会意。金文从鼎,从刀。古代的法律条文曾刻铸在鼎上,以便让人遵守。本义:准则,法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则,等画物也。 、 《尔雅》-则,法也;则,常也。 、 《管子·七法》-根天地之气,寒暑之和,水土之性,人民鸟兽草木之生物,虽不甚多,皆均有焉,而未尝变也,谓之则。 、 《周礼·大司马》-均守平则。 、 《周礼·太宰》-法则以驭其官。 、 《周礼·太史》。注:“亦法也。”-掌则以逆都鄙之治。 、 《诗·大雅·庶民》-有物有则。 、 《管子·形势》-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
【组词】
则天、 则度、 则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