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3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36:20
庸夫俗子 是一个汉语成语,字面意思是“平庸的男子和凡俗的子民”。它通常用来形容那些缺乏远见、才华或高尚品质的普通人,强调他们的平凡和缺乏特色。
在文学作品中,庸夫俗子 常被用来讽刺或批评那些目光短浅、行为平庸的人物。在口语中,这个词可能带有一定的贬义,用来形容那些不值得尊敬或关注的人。在专业领域,这个词可能不太常用,除非是在讨论社会学或心理学等领域时,用来描述大众的普遍心理状态。
庸夫俗子 这个成语源自**古代文学,特别是在儒家文化中,强调君子与小人的区别。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的含义没有太大变化,但使用频率可能有所下降,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人们更倾向于使用更具体的词汇来描述不同类型的人。
在传统文化中,庸夫俗子** 常被用来与君子、贤人等高尚形象对比,强调社会等级的差异和对个人品质的重视。在现代社会,这个词的使用可能更多地反映了个人对社会现象的批判或对自我定位的反思。
庸夫俗子 这个词给我带来的情感反应是负面的,它让我联想到那些缺乏追求和动力的人。在表达中,我可能会避免使用这个词,以免给人留下过于批判或贬低的印象。
在我的生活中,我尽量避免将自己或他人标签化为庸夫俗子,而是鼓励每个人发掘自己的潜力和独特之处。
在诗歌中,我可以这样使用:
庸夫俗子,日复一日, 梦中无光,手中无剑。 英雄豪杰,志在四方, 心中有火,脚下有路。
在视觉上,庸夫俗子 可能让我联想到一群面无表情、机械重复日常工作的人。在听觉上,这个词可能与低沉、无力的声音相关联。
在英语中,庸夫俗子 可以对应为 "mediocre person" 或 "commoner",但这些词汇可能没有庸夫俗子在中文中那么强烈的贬义色彩。
庸夫俗子 这个词汇在中文中具有较强的文化和社会背景,它不仅描述了一类人,也反映了社会对个人品质的期望和评价。在我的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这个词的深层含义有助于我更准确地把握和运用汉语成语,同时也提醒我在评价他人时要保持公正和尊重。
高氏八千石,驺哄溢街坊。庸夫俗子,夸道锦绣里家乡。
若然贪图安乐,靠人营生,乃是~所为,岂是你我终身事业?
1.
【庸】
(会意。小篆字形。从用,从庚。“庚更”同音,表更换。先做某事,然后更换做别的事。本义:用;需要)。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庸,用也。 、 《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 、 《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 、 《诗·齐风·南山》-齐子庸止。
2.
【夫】
那,那个,那些 ——表示远指。
【引证】
唐·柳宗元《捕蛇者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 、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这,这个,这些 ——表示近指。
【引证】
《论语·先进》-夫人不言,言必有中。
3.
【俗】
(形声。从人,谷(gǔ)声。习俗是人的行为,所以从人。本义:风俗)。
同本义(长期形成的礼节、习惯)。
【引证】
《说文》-俗,习也。 、 《周礼·大司徒》-六曰以俗教安。 、 《礼记·曲礼》-入国而问俗。 、 《淮南子·泛论》-循俗未足多也。 、 《吕氏春秋·情欲》。注:“凡君也。”-俗主亏情。 、 《荀子·乐论》-移风易俗,天下皆宁。 、 宋·司马光《训俭示康》-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 、 汉·贾谊《论积贮疏》-淫侈之俗日日以长,是天下之贼也。
【组词】
风俗、 习俗、 民俗、 俗忌、 俗化
4.
【子】
构词后缀。
加在动词或形容词词素后。
【组词】
胖子、 瘦子、 垫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