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52:4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52:45
词汇“母养”是一个汉语词汇,由“母”和“养”两个字组成。下面我将从不同角度对“母养”进行深入分析。
“母养”字面意思是指母亲对孩子的抚养和养育。基本含义是指母亲在生理和心理上对孩子进行照顾和培养,使其健康成长。
“母养”一词在古代汉语中已有使用,其基本含义至今未发生太大变化。随着社会的发展,“母养”的含义逐渐丰富,不仅指生理上的抚养,也包括心理和情感上的培养。
在**文化中,“母养”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色彩,母亲的形象常常与无私、奉献和牺牲联系在一起。社会对母亲的期望和评价往往与“母养”的质量相关。
“母养”一词常常引发人们对母爱的温暖和安全感的联想,它代表了生命最初的关怀和支持,是人类情感中最基础和最强烈的部分。
在个人生活中,“母养”可能与个人的成长经历紧密相关,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母亲的养育和教导。
在诗歌中,“母养”可以被用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和怀念,如:
母养之恩,如春日暖阳,
温暖我心,照亮我行。
结合图片,可以想象一位母亲温柔地抱着婴儿的画面,音乐上可以联想到柔和的钢琴曲,传达出母爱的温柔和宁静。
在不同文化中,“母养”的概念可能有所不同,但母亲对孩子的关爱和养育是普遍存在的。例如,在西方文化中,“mothering”一词也强调了母亲的角色和责任。
“母养”是一个充满情感和深意的词汇,它不仅代表了生物学上的抚养,更包含了文化、社会和心理层面的丰富内涵。在语言学*和表达中,理解和运用“母养”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对母爱的感激和尊重。
1.
【母】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母亲有乳之形。本义:母亲)。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一曰,象乳子也。 、 《苍颉篇》-母其中有两点,象人乳形。 、 《易·说卦》-坤为母。晋,受兹介福,于其王母。 、 《礼记·曲礼》-生曰父曰母,死曰考曰妣。 、 杜甫《石壕吏》-有孙母未出,出入无完裙。
【组词】
母难、 母以子贵、 母子、 母族、 母道
2.
【养】
(形声。从食,羊声。本义:饲养)。
供养,奉养;抚育。
【引证】
《说文》。古文从攴,未详。疑厮养作此字。-养,供养也。 、 《礼记·郊特牲》-凡食养阴气也,凡饮养阳气也。 、 《荀子·礼论》-殳能生之不能养之。 、 《韩非子·五蠹》-养不亏。 、 、 《韩非子·五蠹》-不食力而养足。 、 《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养公姥。 、 、 《史记·魏公子列传》-归养。 、 宋·王安石《伤仲永》-以养父母。
【组词】
养娇囡、 养家人、 养济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