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9:25:2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9:25:27
词汇“[专国]”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无法从常规的词典或语言资料中找到其确切的定义和用法。然而,根据字面组合,我们可以推测“专国”可能指的是一个专门的国家或者在某个特定领域或目的下设立的国家。
由于“专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给出确切的定义。但从字面意思来看,“专”通常指专门、专一,而“国”指国家。因此,“专国”可能指的是一个专门化的国家,或者是一个为了特定目的而设立的国家。
由于“专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它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文学作品中,如果出现“专国”,可能是作者创造的一个概念,用以表达某种理想化的国家形态或者是一个虚构的国家。在口语和专业领域中,这个词汇几乎不会被使用。
由于“专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以下例句是假设性的:
由于“专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很难找到确切的同义词和反义词。如果硬要寻找,可能的同义词包括“理想国”、“乌托邦”等,而反义词则可能是“多国”、“泛国”等,但这些都不是精确对应。
由于“专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探讨其词源和历史演变。
在特定的文化或社会背景下,如果有人使用“专国”这个词汇,可能是为了表达某种理想化的国家概念,或者是在讨论某种特殊的国家形态。
对于“专国”这个词汇,可能会引起人们对理想国度的向往,或者是对某种特殊国家形态的好奇和探讨。
由于“专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个人在生活中几乎不会遇到与该词汇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创作中,可以将“专国”作为一个虚构的概念,用来构建一个理想化的国家,或者是一个为了特定目的而设立的国家。
由于“专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很难找到相关的图片、音乐或视频来探讨其视觉和听觉联想。
由于“专国”不是一个标准词汇,我们无法进行跨文化比较。
“专国”这个词汇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因此我们在语言学*和表达中几乎不会遇到它。对于这个词汇的理解,我们只能基于字面意思进行推测,而在实际的语言应用中,我们应当避免使用这种不明确的词汇。
1.
【专】
(会意兼形声。甲骨文字形,右边象纺塼(zhuān)形,即“叀(zhuan);左边是手(寸),合起来为用手纺织。“叀”兼作声符。本义:纺锤)。
纺专,收丝器。
【引证】
《说文》。字亦作塼,作甎,俗作磚。-专,纺专。 、 《诗·小雅·斯干》。传:“瓦,纺塼也。”按,原始的陶制纺锤。-载弄之瓦。
2.
【国】
(会意。从“囗”(wéi),表示疆域。从或(即“国”)。“或”亦兼表字音。本义:邦国)。
周代,天子统治的是“天下”,略等于现在说的“全国”。
【引证】
《说文》-国,邦也。 、 《周礼·太宰》。注:“大曰邦,小曰国。”-以佐王治邦国。 、 《周礼·大司马》。注:“国谓王之国;邦国,谓诸侯国也。”-方千里曰国畿,诅祝以叙国之信用,以资邦国之剂信。 、 《左传·隐公元年》-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 《论语·微子》-丘也闻有国有邦者。 、 《左传·庄公十年》-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 汉·贾谊《新书·过秦论上》-秦人开关延敌,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组词】
齐国;晋国;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