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5:39:3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5:39:33
“宋太祖”指的是历史上宋朝的开国赵匡胤。他在9*0年发动陈桥兵变,推翻了后周,建立了宋朝,并自立为帝,即宋太祖。他是宋朝的第一位**,统治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奠定了宋朝的基础。
在文学作品中,“宋太祖”常被提及作为历史人物,出现在历史小说、诗歌或戏剧等文学形式中。在口语中,提及“宋太祖”通常是为了讨论历史**或人物评价。在专业领域,如历史学、考古学等,该词汇用于学术研究和讨论。
同义词:赵匡胤、宋祖、宋朝开国** 反义词:(由于“宋太祖”特指一个人物,反义词不适用)
“宋太祖”一词源自历史,特指宋朝的第一位赵匡胤。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个词汇在汉语中被广泛使用,成为历史学术语和公众讨论的话题。
在文化中,宋太祖被视为一位英明的君主,他的统治时期被认为是宋朝的黄金时代之一。他的政治和军事改革对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加强中央集权和推动经济发展方面。
提及“宋太祖”,人们可能会联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政治变革和军事策略。这个词汇可能激发人们对历史的兴趣和对过去时代的怀念。
(个人经历因人而异,此处不提供具体例子)
在诗歌中,可以这样使用:“宋太祖,英名传千古,陈桥兵变,江山易主。”
结合历史剧或纪录片,可以展示宋太祖的形象和他在历史上的重要**,通过视觉和听觉加深对这一历史人物的理解和感受。
在其他文化中,可能没有直接对应“宋太祖”的词汇,但可以通过比较其他国家的开国君主或历史人物来理解其意义和重要性。
“宋太祖”作为一个历史词汇,不仅代表了一个具体的历史人物,也承载了*历史的一部分。了解和学这个词汇有助于更深入地理解*历史和文化,对于语言学和表达能力的提升也有积极作用。
1.
【宋】
(会意。从宀(mián),从木。表示房屋周围有树木。本义:定居)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玉裁注:“此义未见经传,名子者不以国,而鲁定公名宋,则必取其本义也。”-宋,居也。 、 《左传·宣公四年》-郑公子宋字子公。
周代诸侯国名。
【引证】
《三国演义》-桓帝时,有黄星见于楚、宋之分。 、 《墨子·公输》-吾在北方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2.
【太】
(指事。古作“大”,后语音分化,在“大”字下添加符号,成指事字。本义:过于)。
极大。古作“大”,也作“泰”。凡言大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
【引证】
《广雅·释诂一》段曰:“后世还言,而以为形容未尽,则作太。如大宰俗作太宰。大子俗作太子,周大王俗作太王是也”。-太,大也。 、 《白虎通·五行》-太亦大也。 、 《易·系辞》。注:“大极者。”-易有太极。 、 《书·洛诰》-王入太室裸。 、 《礼记·曲礼》-太上贵德。 、 《后汉书·樊准传》-饮而不损兹曰太。
【组词】
太虚幻境、 太清、 太乙、 太极、 太原;太侈、 太无
3.
【祖】
(形声。从示,且(jǔ)。从“示”与祭祀、宗庙有关。本义:祖庙)。
同本义。
【引证】
《说文》。段注:“始兼二义,新庙为始,远庙亦为始。”-祖,始庙也。 、 《周礼·考工记·匠人》-左祖右社。 、 《书·舜典》孔传:“文祖者,尧文德之祖庙。”-受终于文祖。 、 《荀子·成相》-启乃下,武王善之,封之于宋,立其祖。
【组词】
祖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