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19:4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9:47:18
词汇“彰闻”在中文中并不常见,它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因此在进行深入学*和分析时,我们需要从其字面意思和可能的语境出发。
“彰闻”由两个汉字组成:“彰”和“闻”。
结合起来,“彰闻”可以理解为名声显著、广为人知的意思。
由于“彰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它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非常有限。在古代文献或文学作品中,可能会用来形容某人的名声非常响亮,广为人知。
“彰闻”的词源较为古老,可能源自古代汉语,但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可能在一些古文或特定语境中出现。
在**传统文化中,名声和声誉非常重要,因此“彰闻”这样的词汇在强调个人或事物的名声时可能会被使用。
“彰闻”给人一种正面、积极的情感反应,因为它通常与好的名声和成就相关联。
由于“彰闻”不是一个常用词汇,我在生活中很少遇到与它相关的经历或故事。
在诗歌中,可以使用“彰闻”来强调某人的名声:
他的诗篇,流传四方,
在文坛上彰闻,
如同星辰,照亮夜空,
永不消逝的光芒。
由于“彰闻”与名声相关,可以联想到一些象征名声的视觉元素,如奖杯、荣誉证书等。听觉上,可能会联想到掌声、赞誉的声音。
在英语中,与“彰闻”相对应的词汇可能是“renowned”或“famous”,它们都表示某人或某事物非常有名。
“彰闻”是一个具有特定文化背景的词汇,虽然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但它反映了*人对名声和声誉的重视。在学这个词汇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在语言学和表达中,了解这样的词汇有助于丰富我们的词汇量,并在适当的语境中使用。
1.
【彰】
(会意兼形声。从彡从章,章亦声。章,显著;彡(shān),加上修饰。本义:明显,显著)。
同本义。
【引证】
《说文》-彰,文彰也。 、 《广雅·释诂四》-彰,明也。 、 《书·皋陶谟》-彰厥有常。 、 《吕氏春秋·怀宠》-义理之道彰。 、 《书·伊训》-嘉言孔彰。 、 《荀子·劝学》-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 《史记·货殖列传》-得势益彰。 、 《世说新语·自新》-何忧令名不彰邪?
【组词】
彰弥、 彰明昭著、 彰著
2.
【闻】
(形声。从耳,门声。本义:听到)。
同本义。
【引证】
《说文》-闻,知声也。 、 《墨子经上》-闻耳之聪也。 、 《礼记·大学》-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 屈原《九歌·湘夫人》-闻佳人兮召予。 、 《史记·项羽本纪》-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 、 《后汉书·列女传》-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 、 《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闻屏障中。 、 白居易《琵琶行(并序)》-闻舟中夜弹琵琶者,听其音,铮铮然有京都声。
【组词】
闻声不食、 闻所不闻、 闻风响应、 闻雷失箸、 闻鸡起舞